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深受失眠困扰的各行各业人士越来越多,但很多失眠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了解失眠的症状和原因,有助于进行及时、精准的治疗,早日摆脱失眠的痛苦。
那么,失眠的症状有哪些?又有哪些原因会造成失眠?下面来看一看。
大体上,失眠更容易发生在文化层次较高、社会地位较高的脑力劳动的群体中,68%的失眠患者在发病开始伴有情绪诱因,32%否认有情绪诱因的失眠患者中1/2以上的人也同有情绪障碍的失眠患者一样,伴有入睡难、睡眠浅、睡眠不安、不易醒,醒后不能再入睡的特征,频繁或延长的觉醒期。白天疲劳乏力,影响正常生活。
一、现代医学认为失眠的症状有哪些?
失眠具备的症状:
1、入睡困难,或睡后不觉解乏。表面上,睡眠时间够了,但人感觉未得到真正的休息。上述症状至少每周3次,病期持续至少一个月。
2、严重程度时达到人感觉白天明显疲乏,或别人能观察到其有失眠障碍引起的症状。
3、不表现在“睡眠-觉醒时程障碍”(时差问题造成的失眠属于睡眠—觉醒时程障碍)或睡眠紊乱的病程之中。
二、失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失眠原因有许多,如:环境改变,睡眠地点、声音嘈杂、光线不适、通风不良、床板太硬,枕头太高或太低、飞行时差等;饮食方面:烟、酒、饮茶、咖啡、甜食;药物使用: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反苯环丙胺,苯已肼、闷可乐等),一些减肥药,某些抗抑郁药,甲状腺素药,一些利尿药和拟肾上腺素药等;性别和年龄的关系:女性较男性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
2、失眠可以是心理原因导致,也可以是躯体疾病导致的。缺少睡眠会使人不能集中精力,出现学习困难,对事物的细节注意力下降,车祸的危险性上升……。
对睡眠状况造成影响的疾病依次为:疼痛32%,高血压24%,前列腺及其它疾病(造成夜尿增多)18%,冠心病16.7%,打鼾16.7%,脑动脉硬化13%,皮肤病9.9%,溃疡病7.4%,糖尿病4.9%,甲状腺功能亢进2.5%,还有肥胖原因等。
①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
造成大约50%失眠的原因可能是精神因素。慢性失眠症患者中大约l/3至2/3存在程度不同的精神障碍,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内源性抑郁患者中大约95%存在失眠;其它精神问题,如焦虑状态、强迫观念、创伤后应激性疾病、神经性厌食症和痴呆等也可能是慢性失眠症的基础。
②由躯体性疾病导致的失眠。
循环系统: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经常发生在睡眠中,心力衰竭时体位性呼吸困难使得患者不能平卧、难以入睡。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常于睡眠中惊醒,恐惧、焦虑、脉搏过快、出汗,甲低的病人如果服用了太多甲状腺素也会有同样症状,糖尿病人会由于饮食摄入量的改变,尿量增多,以及伴发的周围神经损害导致睡眠问题。
呼吸系统:哮喘病、肺部感染、阻塞性肺气肿,都可以因换气困难而憋醒。
中枢神经系统:脑血管病、脑肿瘤、巴金森氏病、痴呆等。
消化系统:溃疡病造成的疼痛、肠道寄生虫病造成的不适。
皮肤科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瘙痒。
疼痛方面: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肿瘤晚期。
泌尿系统:泌尿系感染、前列腺肥大导致的尿频、尿毒症导致的有害物体在体内蓄积。
3、人的睡眠中,自然觉醒和夜间清醒时间,从20岁时占睡眠时间的5%,增加到85岁时的20%以上。这可能和随着年龄增长,与睡眠有关的褪黑素分泌异常有关。
三、西医对失眠的治疗
西医治疗失眠没有特效药,应该给予针对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急性失眠的病因多为突发性的应激事件如急性脑血管病,所以应该给予积极的治疗脑血管病;慢性失眠多见于帕金森综合症、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应该给予积极治疗。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有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水合氯醛等,其中右佐匹克隆及佐匹克隆是新型的调理睡眠药物,具有成瘾性小及停药症状反弹症状轻等,为目前临床一线用药。
四、中医对失眠辨证与分型和治疗
失眠不寐别名:“目不瞑”、“不得眠”
不寐的病名,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该篇认为老人“卧而不寐”,是因为“气血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
不寐,即一般所谓“失眠”,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人寐。
《灵枢·大惑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认为“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人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卫阳盛于外,而营阴虚于内,卫阳不能人于阴故不寐。
人体正常睡眠乃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结果,这种规律如果被破坏,就可导致不寐症。其病因、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实者为七情内伤、肝失条达、饮食失节、痰热上扰;虚者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劳倦过度、心脾两虚。
五、临床对不寐症的辨证宜遵循三个要点:
1、是辨轻重:不寐的病证轻重,与其病因、病程长短有关,要通过不同的临床表现加以辨别。轻证为少眠或不眠,重者彻夜不眠;轻者数日即安,重者成年累月不解,苦于入睡困难。
2、是辨虚实:不寐的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证属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表现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脑海空虚所致。实证为火盛扰心、或瘀血阻滞,表现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胸闷且痛,多由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火郁滞、气血阻滞所致。
3、是辨受病脏腑: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脑。由于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致不寐。亦因肾精亏虚、脑海失滋、神不守持而致失眠。同时,其他脏腑如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也可扰动心脑之神而致不寐。如急躁易怒而不寐者,多为肝火内扰;入睡后易惊醒者,多为心胆虚怯;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者,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
六、治疗三要点
1、是注重调整脏腑阴阳气血:由于不寐主要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不宁而不寐。因而首先应从本而治,着重调治所病脏腑及其气血阴阳,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为总则,应用补益心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疏肝养血、益气镇惊、化痰清热、和胃化滞、活血通络等法,由此使气血和调、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心神守舍,则不寐可愈。
2、是安神定志为其基本治法:不寐的病机关键在于心神不安,因而安神定志为本病的基本治法,其中主要有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补脑安神等不同治法。
3、是加强精神疗法:情志不舒或精神紧张、过度焦虑等精神症状是导致不寐的常见因素,因而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是治疗不寐的重要方法之一,每每可取到药物所难以达到的疗效。
七、中医对失眠的十个证型
(1)热扰神明
[证候]面红目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清热通腑,清脑安神。
[方药]可用凉膈散调理
(2)肝郁化火
[证候]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调理。
(3)痰热内扰
[证候]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醒脑,清热安神。
[方药]用清火涤痰汤调理。若痰食阻滞、胃中不和者,加半夏、神曲、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若心悸不安者,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定志;若痰热重而大便不通者,可加服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4)胃气失和
[证候]胸闷嗳气,脘腹不适而不寐,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弦滑或滑数。
[治法]和胃健脾,化滞安神。
[方药]半夏秫米汤调理。若苦宿食积滞较甚,而见嗳腐吞酸,脘腹胀痛者,可加服保和丸,以消导和中安神之功。
(5)瘀血内阻
[证候]烦扰不安,头痛如刺,心慌心跳,夜不成寐;或合目而梦,且易惊醒,甚则数日毫无睡意,神情紧张,痛苦不堪,舌多暗紫,脉多弦细而涩。
[治法]理气化瘀,通窍安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调理。
(6)心脾两虚
[证候]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梦多,易醒再难入睡,兼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调理。若血虚较甚,加熟地黄、白芍、阿胶以补血充脑;若脘闷纳呆、舌苔厚腻者,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
(7)阴虚火旺
[证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心,养脑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调理。若阳升面热微红、眩晕、耳鸣者,可加牡蛎、龟版、磁石等重镇潜阳,阳升得平,阳入于阴,即可入寐;若不寐较甚者,加柏子仁、枣仁养心安神。
(8)心胆气虚
[证候]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治疗。若血虚阳浮、虚烦不寐者,宜用酸枣仁汤,方中以枣仁安神养肝为主;川芎和血以助枣仁养心;茯苓化痰宁心,助枣仁安神;知母清胆宁神。如病情较重,可二方合用;若心悸较甚者,前方基础上加生牡蛎、朱砂以加强镇静安神之力。
(9)心肾不交
[证候]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委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补脑安神。
[方药]可用交泰丸调理。若以心阴虚为主,可用天王补心丹;若以肾阴虚为主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茯神之类,以安神宁志、补心滋肾。
(10)肝郁血虚
[证候]难以入睡,即使入睡,梦多易醒,或胸胁胀满,善叹息,易怒急躁,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养心,安神镇惊。
[方药]以酸枣汤调理。若肝郁较甚,郁久化火较甚者可参照肝郁化火证治,亦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忍冬藤、夜交藤、珍珠母、柏子仁治之。
八、物理调节
1、按摩穴位治失眠
按摩一组穴位:百会、太阳、风池、翳风、合谷、神门、内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按摩次数以大眠程度为准,失眠轻少按摩几次,失眠重多按摩几次。按摩后立即选一种舒适的睡姿,10分钟左右可入睡。如果仍不能入睡,可继续按摩一次即可入睡。
2、摩擦涌泉穴治失眠
当你躺在被窝里难以入睡时,将一只脚的脚心放在另一只脚的大拇趾上,做来问摩擦的动作,直到脚心发热,再换另一只脚。这样交替进行,你的大脑注意力就集中在脚部,时间久了,人也累了,有了困意,就想入睡。如长期坚持,还能起到保健作用。
3、每天早上请喝一杯水
每天早晨漱洗后,喝一杯温开水,对感冒、上火、大便干燥之类疾病同样有效。
4、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睡眠;运动也是心理减压方式之一。尤其是傍晚或者下半天,甚至晚间适度合理的体能运动是有助眠功效的。按摩,瑜伽,气功等等都可以归于此一类别。
正如:《内经、灵枢》,原文所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段话就是说病在久也能治好,如果医生说治不好是你医生没有好的医术。
以下我调理过一个八年的严重失眠的患者,她一直八年以来都是服西药治疗,况且越来越重,她来郑州找我手法调理一次后的效果聊天截屏。
作者简介:本人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经、经筋、导引、按蹻术》传承人。本人自幼酷爱中医,埋首岐黄,熟读经典,在祖传医术基础上,又四处拜诊名医大家,集众家之所长。利用《黄帝内经》中经筋导引按蹻疗法,在调理各种疑难疾病上,疗效彰显高于众法,并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高度赞赏,对各类疑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头晕头疼,颈肩腰腿疼,失眠多梦,肠胃、带状疱疹等各种病症,立竿见影,疗效神奇!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攻破了医学界对各种疾病不能治愈的奇迹,被各界人士誉为中医疗法第一人。
本人立志:
探研千年医学经典,
传承千年非凡医术。
颠覆疑难杂病困扰,
誓为中医疗法正名。
本人长期坐诊郑州广誉远国馆。
并可为患者咨询、预约挂号等健康服务。具体位置可百度搜索郑州广誉远国医馆。预约咨询电话-谨防假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