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四只羊,
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
失/眠
失眠的危害
对于现代人来说失眠简直就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工作量及职场压力,让不少人群出现失眠、睡眠质量低下的情况。在朋友圈里,有不少吐槽失眠,躺在床上听了四个多小时的风声,我是不是该吃点儿安眠药之类的?从中医角度看“不寐”或“不得卧”系指失眠为主症的一些疾病,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具体的七种辨证分型吧!
中医辨证分型
那么有哪些中医疗法有助改善失眠呢?
中医适宜技术
穴位按摩
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胫骨,它就在胫骨的后方,每天按揉5至10分钟,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中医认为太溪穴具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功效,肾虚或阴虚火旺者,按摩太溪穴。此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经常按摩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的功效。
此穴位于人体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用双手掌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按摩此穴位,有良好的补肾作用,可补肾安神。经常按摩也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的功效。
位于掌心面,手腕横纹上2寸(同身寸,即每个人自身大拇指的宽度为1寸,下同),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可以帮助人们较好的进入睡眠状态,可以治疗失眠、舒缓压力、改善胸闷等身体状况。
位于颈部,在翳风穴和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翳风穴是在耳后的凹陷处,而风池穴是枕骨下的凹陷处,作用是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可以有效地舒缓紧张的情绪,治疗失眠症。
中医适宜技术
中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选用不同的中草药调成膏状、进行穴位贴敷,通过穴位进行透皮,使中药的分子经皮肤进入体内,已达到目的疗效。
吴茱萸
贴敷部位:涌泉穴。
药物组成:吴茱萸、白醋适量。
操作规程:临睡前取药末,调白醋敷于双足涌泉穴。
操作间隔:每日一次。
主治:失眠。
交泰丸贴
贴敷部位:神阙穴,涌泉穴。
药物组成:黄连、肉桂各适量。
操作规程:蜜调为丸,填脐内。
操作间隔:每日一次。
主治:失眠。
中医适宜技术
艾灸:
利用艾条对局部的穴位的熏蒸,从而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主要的适应人群是虚寒型的,对于气血不足的人群可能会比较适用。而对于一些阴虚火旺的人群,用了之后反而可能会增加病人的症状,所以艾灸治疗失眠要进行辨证应用哦!
中医适宜技术
中药泡脚:
泡脚俗称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利于睡眠,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护理注意事项:
1、失眠患者睡前不宜兴奋
2、失眠患者睡前不宜吃东西(不宜过饱)
3、失眠患者睡前少饮水
4、失眠患者睡前宜放松自己
5、失眠患者睡前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来源:医院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