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月日刊
总第期
编者按:00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转折年,出现了诸多标志性事件和代表性作品。从今天起,影视独舌推出“00国剧追光”系列报道,访谈在过去一年中有着出色表现和高光时刻的电视剧人,作为行业分享,也留作国剧发展信史。00年对于陈建斌来说,是水火相激的一年。
一方面,他主演的警匪剧《三叉戟》在传统电视剧观众中取得了上佳的口碑,他本人也在年末的华鼎奖评选中勇夺“视帝”荣誉。
另一方面,他主演的爱情轻喜剧《爱我就别想太多》在新兴的电视剧观众中激起了巨大的争议,而“爹味”“身材管理”这些热词与剧中的“李洪海”紧紧相随。
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两种电视剧审美趣味的交锋。我们很想知道,一个处身舆论交汇点的演员是如何消化这些信息量的?
前两天,在亚运村附近见到陈建斌的时候,他既没有“视帝”上身后的洋洋自得和“传道”热情,也没有因为观众对李洪海的调侃就急于自我辩解。他说,他都是在塑造人物,而且两个都不容易。
“大背头”难得一见从业二十余年,陈建斌以《结婚十年》中的成长成名,又以《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再上台阶,他在《三国》中演绎过曹操的复杂人生,也在《甄嬛传》里体味过雍正的后宫烦恼……
年以后,陈建斌的接戏频次下降,但对塑造鲜活的人物依然保有热情。他和制片人马珂先是合作了《中国式关系》,然后是去年播出的《三叉戟》。
马珂透露,连小说的一半都没有看完,就决定买《三叉戟》的影视改编权了,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人物质感这么好的故事了。
后来,马珂把《三叉戟》的前几集剧本拿给陈建斌看。陈建斌立刻意识到“大背头”这个角色的可塑性,爽快地接下了这部剧。
陈建斌认为,国内的影视剧,对人物的塑造正在退化,不像曾经的经典作品,能将人物牢牢刻在观众的脑海里。而吕铮本身就是公安作家,积累了大量真实案例。他笔下的人物,去除了概念化,更具生活气息。
就具体分工而言,陈建斌饰演的“大背头”擅长推理和侦察,董勇饰演的“大棍子”擅长抓捕和格斗,郝平饰演的“大喷子”的专业是预审。
他们在剧中主要侦破经侦大案,同时也涉及到了刑警、缉毒和治安警察的工作范畴。三人通力合作,上演了一场“廉颇老矣尚能饭”的中年逆袭。
对陈建斌而言,拍摄《三叉戟》是一个非常愉快的创作过程。开拍前,他和导演刘海波以及另外两位演员开了一个长会,先统一了思想:不刻意突出谁,而是必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让“三叉戟”的形象立住。
在过往的演艺生涯里,陈建斌塑造的警察形象并不多。他曾在电影《致命的一击》中饰演公安局长唐大江,在电视剧《铁血豪情》中饰演缉毒警肖虎。不过那都是多年以前的事儿了,形象也与“大背头”不同。
他从三人的友情入手,去体会角色。“他们三个是一路从青年成长起来的,特别像大学同学之间的那种状态,年轻时嘻嘻哈哈开着玩笑,到了中年再见面,一个个就成了老小孩,只用五分钟就能找寻到当年的感觉,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组人物关系。”
《三叉戟》播出时,最让观众感到亲切的部分,也正是三叉戟之间插科打诨的戏。虽然剧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人遗忘,但三叉戟相互斗嘴闹别扭、利用老面包车整蛊大喷子,以及外出执行任务却被毛贼偷走车等情节,都凝成了欢快的记忆,留在了观众心里。
陈建斌笑言,三个演员在戏外也逐渐处成了那种关系,越拍越顺,配合非常默契,很多场戏甚至都不必事先交流,就能生发化学反应。
而陈建斌本人朴实中略显狡黠的形象,和“大背头”崔铁军十分贴合。人到中年,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姜还是老的辣,又总能凭经验发现关键线索。这种甜苦交杂的中年况味被他演活了。
略显遗憾的是,由于缺乏高概念、强话题和流量演员,《三叉戟》在播出时并没有获得很高的网络讨论度。但在年底的颁奖季中,还是经常进入各种榜单。尤其是在以观众调查结合专家意见的华鼎奖评选中,《三叉戟》斩获颇丰。
“李洪海”并非胡演显然,陈建斌同年的另一部作品《爱我就别想太多》,播出时的舆情反应要更强烈一些。不过,观众讨论的焦点集中于他在剧中的“傻白甜富豪”形象以及他与李一桐的年龄差。
在陈建斌看来,《爱我就别想太多》属于轻喜剧。
“一是塑造一个有意思的有钱人形象,二是传递一种对待财富的态度。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财富,是会被财富异化,还是真正成为财富的主人。这是这部剧探讨的问题,而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为大款追女孩的故事。”陈建斌这样说道。
他认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与观众的期望有一些偏差。
他强调,自己并不觉得李洪海被幼稚化了,反而认为他是一个拥有巨额财富,但内心很纯真的一个人。在现实中,这样朴素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举了股神巴菲特住旧别墅的例子。正是因为能够找到原型,他才会接这个角色。
为了营造喜感,他也在形体动作和台词节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对于大背头和李洪海,他没有厚此薄彼的想法,同样付出了不少心力。
事实上,抛开剧情与人设问题,单就喜剧表演来讲,李洪海给观众带来的喜感是达标的。这部剧的网络播放量也相当可观。
但因为在《爱我就别想太多》中与李一桐饰演的夏可可谈恋爱,观众给李洪海贴上了“爹味”标签,并借此对中年男演员的身材管理提出了批评,甚至认为这是演员不自律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采访时见到的陈建斌,并无发胖迹象。
他表示,如果一个演员在塑造任何角色时,都把自己的身材管理得非常好,那就是一种表演的障碍。因为在生活中,普通人不可能都是那样的身材。
其实,这就是传统的表演理念和一部分年轻观众对表演的要求发生了错位。宗法现实主义的表演者认为演什么就要像什么,演员要服从于角色从外形到性格的整体设定。
而一部分观众看都市情感剧,总有一些偶像剧的期待,并通过弹幕和跟贴输出这套主张,颇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味。
陈建斌在这点上看得很开,他说,“我们已经不是三十岁的状态了,但主力观众一直是二三十岁。他们对我们塑造的人物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这是他们的权利。作为演员,我有自己的认知,不会因为他们的看法而改变自己,永远也不会改变。”
在成为“煎饼”之前新世纪以来的前十年,中国电视剧佳作辈出,可以视为国剧黄金十年。陈建斌的成长和爆发,发生在这一时段。
后来,视频网站的时代到来,流量势起,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陈建斌,被网民亲切地称为“煎饼”(与建斌同音)。
年,陈建斌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硕士毕业,同年留校任教。这段时间,他出演了包括《三姊妹等待戈多》《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在内的很多话剧,并获得第4届中国话剧金狮奖。
在影视剧中,他也开始挑大梁。在年播出的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中,他已担纲男一号。
在外界看来,学院派出身的他可谓一路顺风顺水,没有经历太多坎坷。但陈建斌却认为本科毕业之后有一段难熬的日子,时光飞逝,却总也出不了头。
《结婚十年》的播出,彻底打开了他的演艺之路。这也是导演高希希前期的代表作品,他在片场给予了陈建斌足够的自主权。
当时已经成名的徐帆是陈建斌的中戏师姐,她收敛了自己的明星光环,使陈建斌得以充分发挥自己无穷无尽的热情和点子。“那种感觉,就像在学校里排话剧一样:轻松、自在、默契。”
对演员来说,信心的建立没有什么比观众的反馈来得更实在了。《结婚十年》让陈建斌尝到了甜头,他的表演欲也空前高涨。
接拍《乔家大院》之前,陈建斌对古装剧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那是一个“假模假式”的剧种,演员的表演也与自己的表演体系相违背。但在看过《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于是,与胡玫导演合作《乔家大院》也变得顺理成章。
除此之外,他认为自己非常了解乔致庸。“首先,乔致庸是一个农村人。而我幼年时在农村待过很长时间,对农村十分了解。其次,他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读书人。最后,他才是一个商人。”
陈建斌演出了乔致庸大气磅礴的一生。这个角色身上的气质某种程度上延续到了他的后续作品中。不论是《三国》中的曹操、《甄嬛传》中的雍正、甚至《亲兄热弟》中的“混子”大水,都总有一种成竹在胸、霸气侧漏的特质。
凭借《乔家大院》,陈建斌获得了第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此后,他又与高希希合作了《光荣岁月》,这又是一部当时流行的“大男主剧”。
这部剧播出时没有激起多少水花。对此,陈建斌颇显无奈,“我很满意自己在这部剧中的表现,但现实就是这样,每部剧都有它的命运,这不是演员可以掌控的。”
回过头来看,《光荣岁月》里的苑志豪虽然是书生从军,身上有一些别致基因,但他终归也是那时候流行的“狼性男人”。对普通观众来说,有了石光荣、姜大牙、李云龙,也就很难再对一个类似的角色投以过高热情了。
但《三国》里的曹操可不一样。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不论由谁来出演,都注定会受到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