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之失眠症基本知识

六、失眠症的中医诊疗

(一)历代中医对失眠症相关病证的认识

失眠类疾病的中医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马王堆汉墓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书中以“不卧”、“不得卧”以及“不能卧”称谓失眠。如:《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巨阴)脉:是胃脉也,......不食,不卧,强欠,三者同则死。”《足臂十一脉灸经》:“足厥阴脉......不得卧,又烦心,死”。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且还用了目不合、卧不安、不得安卧、卧不得安、不夜暝、夜不暝、少卧、不时卧等名词。

关于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内经多有论述。《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灵枢·胀论》:“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素问·痹论》“肝痹者,夜卧则惊……”。《灵枢·胀论》“脾胀者,......卧不安”。《素问·水热穴论篇》“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另一方面,《内经》也认为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灵枢·营卫生会》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寐。”

关于失眠症的治疗,《灵枢·邪客》明确提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陕西中医药大学高新彦教授与杨廉方老中医合影)

《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难经·四十六难》;“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磨”。《难经五十九难》又认为:“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

《中藏经·水法有六论》认为:“病起于六腑者……有痞而不寐者……皆六腑也。”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用的失眠称谓有不得眠、不得睡、不能卧、不得卧、卧起不安、不得卧寐等,当中以不得眠和不得卧为主。书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至今临床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到唐代,孙思邈以心实热和胆虚寒作为失眠主要证型,如《千金要方》胆虚实下,所列八方均为治疗不眠的方剂。

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云:“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不归于肝,神静而不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从三因的角度入手,准确地分析了不寐证之伤寒、虚劳、霍乱病后之心烦不寐的病因病机特点。其中温胆汤的运用,对后世的医家启发很大。

明代《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认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个方面。

清代陈士铎《辨证录》指出:“有人昼夜不能寐,心甚躁烦,此心肾不交也,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今日夜俱不寐,乃心肾两不相交耳!”

清代《冯氏锦囊》提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了不寐的病机与肾阴盛衰有关。清代医家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不寐》篇认为“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寐;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认为失眠的基本原理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所致。

清代《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后,阴气未复,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为邪人表也。”

近现代不少医学论著和杂志都非常重视失眠诊治有关,有关失眠的专著和论文甚多。

(陕西中医药大学高新彦教授医院廖成荣中医师共同担任丛书主编编写的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在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失眠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而致失眠。如《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

2.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而致失眠。如《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或由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热,扰动心神而不眠。或由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失眠。

3.病后体虚: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术后血虚等,均可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4.禀赋不足:素体阴盛,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亦有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如《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所说:“有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

综上所述,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其基本病机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所养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进而导致心神不安两方面为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失眠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但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本书丛书主编廖成荣中医师与杨廉方老中医临证)

(三)失眠症中医辨证论治

1.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

2.痰热内扰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连、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

3.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苦,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连、肉桂。

4.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代表方:归脾汤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

5.心胆气虚证: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

(四)失眠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1.内治

失眠症内治常采用疏肝泻热、清心降火、滋阴降火、化痰清热、补气健脾、益气镇惊、养心安神及养血安神等不同方法。

2.外治

常用方法有外洗、敷贴、热敷、浴足、搽剂等。

3.针灸

常用方法有针刺、梅花针等的运用的不同。

4.推拿按摩

常有揉按百会耳穴法、按摩手法配合自控气功疗法等不同方法。

5.耳穴

常选取心、神门、枕、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脑点、皮质下交感耳迷根、神经衰弱点等。

6.气功

常用于辅助治疗失眠症。

7.音乐

临床常选择音乐疗法与其他方法同时进行,如针刺音乐疗法、音乐结合揉按睛明穴疗法、穴位贴敷联合音乐疗法、五音疗法结合头针疗法等。

8.足疗

通过足疗,或者在足疗时加用药物等,能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廖成荣中医师编写著作部分展示)

9.食疗药膳

食疗是最方便,最实在的方式之一。

10.默坐澄心法

这是最节约的一种治疗方式,可以推广。

11.多法联用

如针药结合等。

12.温泉疗养

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一种方式,并且可以用于失眠症的辅助治疗。

13.心理干预及治疗

通过心理疗法等让失眠症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

(五)失眠症常用中药

重镇安神: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牡蛎、琥珀、珍珠母。

养心安神: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首乌藤、合欢花、秫米、莲子心、茯神、人参、五味子。

养血安神:龙眼肉、大枣、丹参。

清热安神:栀子、百合。

七、失眠症的预防

1.保持规律性的入睡与苏醒时间,有利于巩固良好的生物钟的运转。

2.注重睡眠的质量,不必计较具体的时间,一旦苏醒,立即下床。

3.避免室温过热或过冷,消除噪音,保持室内适当的通风,被褥厚薄适中。

4.避免在饥饿或饱食的情况下入睡。

5.避免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大惊、大忧、大喜)入睡。

6.晨间与下午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加深晚间睡眠,但不宜在接近睡眠前作体育活动。

7.避免睡前食用兴奋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8.睡前要忌烟、酒。酒精表面上看来能促进入睡,但会使睡眠变为断断续续,当半夜醒来酒精作用已消失时再也无法入睡。尼古丁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也能妨碍睡眠。

9.若遇到夜间醒来无法再度入睡,与其强迫自己通过报数等方法来试图再次入睡,还不如干脆下床,开灯读书写字,或少量进食,直至感到疲乏时再上床

10.切忌滥用安眠药。

八、失眠症患者养生保健

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失眠症患者的养生保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应从精神、心理、情绪方面加以调整,做到情绪舒畅、心平气和、精神饱满,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2.生活起居,顺应四时,充分休息,避免熬夜。

3.饮食合理,不宜过饱,避免辛辣刺激和兴奋性食物,如:烟、酒、咖啡、浓茶。

4.适当加强运动,多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尤其可进行足疗、练瑜伽、做静养气功、听舒缓音乐等。

5.选用安神药膳,利用中药安神催眠。

(年廖成荣中医师拜访国家级名老中医杜雨茂教授赠书题词)

九、世界睡眠日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据报道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50%,英国10~14%,日本20%,法国30%,我国也在30%以上,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xgyy/72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