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一个文化的现象,美国三分之一都处于失眠的烦恼中,因为失眠不少的人热衷于夜生活,所以失眠让我们体验更多的生活、娱乐与激情。失眠是个文化疾病,在不发达地区,偏僻,信息不通,缺少娱乐资源,人们自然的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很少的人会失眠。也因为这样的生活,几千年来,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储存了一种跟随自然节律的睡眠模式。但城市化改变了这种模式,我们在灯火通明的城市里跟自然的距离远了,我们看不到日落,也没有星星,我们的睡眠当然也迟迟不来。在这个世界上,最直接、最便宜、最有效的治疗失眠的方式就是逃避文明社会,丢掉手机,放弃电视,不用电器和照明,没有茶、咖啡、热可可,也没有音乐和书籍,只有一盏晃晃悠悠的烛光,在深山雾气包裹和星光微阑下,躺在硬的木板和草席上,接受大自然的催眠,相信睡眠很快会来。
十年前我接触一个个案,这个人五十五岁,失眠了三十五年,晚晚睡不好,医院的治疗,但收效很少。他说二十岁前他倒头就着,从没有睡眠的困难。原来他出身农村,十八岁参军,二十岁调到中南海当警卫员,开始失眠。随着他的职务越高,失眠越重,当他当了警卫队长的时候,每天只能睡着可怜的四个小时。他的失眠是个伪失眠,医生用不恰当的观念让他为睡眠痛苦了三十五年,并服用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安眠剂浪费了他的钱,伤害了他的记忆和肝。我对他说你的失眠是一种职业的警觉,类似警犬,所以你的职业能力比所有的同事要高,晋升也快。他不信,嗤笑我,半年后退伍回到湖南老家小镇,睡眠神奇的好了,写信来说信了。
聪明人有时睡眠少
有一个哲人说,如果一天少睡两小时,你就多活了十年。传说伟大的人或勤奋的民族都是睡眠少的人群。精力旺盛的人睡眠减少,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他们不需要那么多睡眠,因为大脑分泌的神经激素多,足以保持人的意识清醒和情绪的饱满。所以他们富于创造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绘画)、政治家常常是彻夜不眠的人,他们的睡眠不完全受昼夜节律的影响。如果接受这样的解释,那么睡眠多的人比睡眠少的人可能比较懒,缺少创造力,也少些生活的激情。
第二种解释是人类对睡眠的需求有很大的个体特异性,医学把人的睡眠分成长睡眠型:每天需要9-10小时睡眠;中睡眠型:7-8小时;短睡眠型:5-6小时。统计学表明大多数人是中睡眠型,老人、孩子、智障的人、神经缺陷的人、无所事事的和懒汉多是长睡眠的,这样的人要不缺少足够的能量,要不就是缺少对生活的激情。不过有些滑稽的是压力过大的人、抑郁的人,焦虑的人是少睡眠的,可这些人并没有激情。不过看看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神经性兴奋,一个人把生活的激情转移到对身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