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海灵格出处
《谁在我家》
伯特·海灵格,欧洲影响力深远的知名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心理治疗法的始创者,听听他对婚姻的看法。
当一个“妈妈的宝贝儿子”与一个“爸爸的宝贝女儿”结婚时,
这位先生,只是想要以爱人的形式,寻找母亲的替代品;而妻子,只是想要以爱人的形式,寻找父亲的替代品。
然而,只有“父亲的儿子”和“母亲的女儿”结合时,伴侣关系才最可能成功。
如果一个男人是“父亲的儿子”,他将能在婚后和他的岳父相处愉快;而一个“母亲的女儿”则在婚后能与她的婆婆和睦相处。
相反,“母亲的宝贝儿子”在婚后,能够讨岳母欢心,但却较难和岳父建立良好的关系;
而“父亲的宝贝女儿”在婚后能和她的公公愉快相处,但较难与婆婆建立建好的关系。
要完成性爱,我们必须保持在最谦卑的状态。
我们从未在任何时刻,让自己处在如此开放,而且毫无保护的位子上,我们暴露自己并且处于一种最脆弱易伤的状态。
所以,我们从未像男人与女人在爱中交会那样,如此深刻地放下我们的困窘与防备,敞开我们自己。
在这样的行动中,我们展现了最私密的自己并且将自己交付给对方。
如果男人能够自行发展女性特质,那么他就不需要女人;同样,如果女人能够自行发展男性特质,那么她就不需要男人。
因此,那些能够自行发展出另一个性别特质的人通常会维持独身,他们能够自给自足。
“牺牲”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爱的序位的一部分。它在童年时期就已开始。
为了要成为一个男人,儿子必须放弃他对生命中第一个女人——母亲的爱;为了要成力一个女人,女儿必须放弃她对生命中第一个男人——父亲的爱。
为了要完成成为男人的旅程,他必须脱离母亲的影响;而为了要完成成为女人的旅程,她则必须脱离父亲的影响,并且回到母亲的影响范围。
如果一个儿子留在纯然由母亲影响的状态,他在青春期后通常会发展成一个女性化的男孩,而无法成为一个男人、—个丈夫;
当女儿停留在纯然由父亲影响的范围内时,她通常会停留在“青春期”享受异性注意、调情的阶段而可能成为“情妇”,无法成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
依我看,现代伴侣关系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女人通常拒绝尊重,荣耀男人。
这种模式对小孩会有很深远的影响。母亲憎恨父亲某些性格,之后小孩就会活出这样的性格。
这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惩罚。属于整体的每一个小部分,都无法被排斥或拒绝。
唯有男人以女人原本的样子尊重她,女人也以男人原本的样子尊重他,伴侣关系才可能成功。这种互相同意对方的行为是一种灵性的移动。
许多在伴侣关系中的人,认为另一半一定要是某种样子才可以,一旦对方无法符合自己的条件,就非得要对方改变,这样的行为将会一步步导致分手。
无法受到尊重的那一方,由于对自己的忠诚,一定会离开这段关系。
同意对方,对他说:“我爱你,我按照你原本的样子爱着你。”这样做会令对方感觉十分安全,对方会确信自己被伴侣深深地爱着。
当情侣关系开始时,大家都只是看见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