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幸运

越努力,越幸运

回忆是个好东西。当朋友还在调侃“大佬请客”的时候,我却清晰地回想起一路来的挫折与不易,还有自己的那份努力与坚持。

初赛第一阶段的题目出来后,我开始和老师讨论文章的构思,结果我选的人物故事被老师一票否决,“我们写的是成功人物的某个故事,而不是介绍他一生的‘墓志铭’。”于是我下载了他的传记电影,一遍遍翻来覆去地看,只是为了找到一个能够打动人的细节。终于,我找到了,并很快写出了作文。

上竞赛课的那个晚上,我把写好的作文拿给指导老师看,结果又遭到了否决。结构太过散漫,事例也不够典型。按照老师的意思,大修大补已无济于事,我只能推翻重写。但把旧有思维推倒重建的过程实在太难了,连续几个夜晚我都敲击着键盘直到两点多钟,但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总是在深夜愤怒地关掉电脑,心里想着“大不了就破罐子破摔”;第二天又继续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终于,我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文,几经修改后,我把这篇“历经沧桑”的作文上传到了网上并开始忐忑不安地等待结果。第一阶段的成绩出来后,我身边大多数参赛的同学都凭借奥巴马、马克·扎克伯格等名人众人皆知的事迹顺利进入复赛。而我,面对着“未通过”这三个字开始怀疑自己,我自认为很重视这次竞赛,也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结果却不尽人意。

尽管沮丧,第二阶段的试题出来后,我第一时间找到指导老师讨论思路并且完成了作文。这次我放松下来,不再钻牛角尖,创作过程竟然出奇的流畅,让老师帮我修改了几个小细节之后就交稿了。最后,我终于跌跌撞撞地冲进了复赛。

整个竞赛的转折点是参加周琳老师的网络课程,正是那个寒假,让我一直深信不疑并熟练运用的“套路”开始动摇并彻底瓦解。我开始舍弃那些所谓的“高级词汇”和繁复冗杂的从句,取而代之的,是严谨的PIE式写作结构——观点(point)、例证(illustration)、解释(explanation)。寒假结束之后,我又投入到紧张的备赛中,在学校接受听力、写作和口语的全方面的培训。

今年五月,我来到合肥,参加最后一场考试。可能是前期的过程太过曲折,也可能是信了老师的那句“高一的同学一般很难拿奖”,考前一夜我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紧张、不安甚至失眠等状况,和同桌准备了一下口语考试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杀”到考场,第一场是听力考试,难度很大,最后一道大题我更是从头懵到尾。紧接着是作文,相似的题目在之前的培训中已经见到过很多次,考试过程还算顺利。下午的口语考试我就开始紧张了,但看到题目时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短短30秒的思考时间,我的脑子里不时蹦出几个零星的词汇,在录制的过程中,我所做的只是把那些词汇努力串成一段话。从下午走进考场再到走出校门,我只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越过栏杆眺望空荡荡的校园,我忍不住感慨:我的竞赛,就这么结束了。

随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成绩的过程。暑假的那个中午,我登录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埌鍝噷濂?
鍝噷鐧界櫆椋庡ソ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smzs/6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