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每日一练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弱的是

A.乙醇

B.甲醇

C.丙酮

D.乙酸乙酯

E.正丁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溶剂极性强弱的判断。常用于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石油醚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2Cl2)三氯甲烷(CHCl3)乙醚(Et2O)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丙酮(Me2CO)乙醇(EtOH)甲醇(MeOH)水(H20)。

2.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

A.强心苷

B.黄酮苷

C.生物碱

D.糖

E.挥发油

答案:E

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

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或称分配系数)不同

B.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

C.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

D.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

E.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

答案:A

4.樟木中樟脑的提取方法是

A.回流提取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连续回流提取法

E.升华法

答案:E

5.利用中药中各成分沸点的差别进行提取分离的方法是

A.分馏法

B.回流提取法

C.连续回流提取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升华法

答案:A

6.不宜用煎煮法提取的中药化学成分是

A.挥发油

B.皂苷

C.黄酮苷

D.多糖

E.蒽醌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煎煮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优点:简便。缺点:①需加热,含挥发性成分及加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使用。②多糖类成分含量较高的中药,用水煎煮后药液黏度较大,过滤困难,不宜使用。③对亲脂性成分提取不完全。

7.下列具有芳香性气味特征的化合物类型是

A.生物碱类

B.蒽醌类

C.甾体类

D.挥发油类

E.有机酸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判定单体化合物纯度的方法。化合物纯度检查的方法:①晶型均一,色泽一致;②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③TLC或PC分别用三种以上溶剂系统检识,呈现单一圆整斑点;④HPLC或GC检查呈现单峰。

8.具有光化学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

A.多糖

B.无机盐

C.呋喃香豆素

D.鞣质

E.五环三萜

答案:C

9.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常采用的方法是

A.质谱

B.红外

C.紫外

D.核磁

E.二维谱

答案:A

10.采用透析法分离成分时,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成分为

A.多糖

B.蛋白质

C.树脂

D.叶绿素

E.无机盐

答案:E

11.用TLC检测化合物的纯度时,多采用

A.一种展开系统

B.两种展开系统

C.三种展开系统

D.四种展开系统

E.一种展开系统并更换多种显色方式

答案:C

12.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于分离

A.强心苷

B.有机酸

C.醌类

D.苯丙素

E.生物碱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化合物解离度大(酸性、碱性强)易交换在树脂上,相对来说难洗脱。阳离子交换树脂法主要用于可解离产生阳离子的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如蛋白质、生物碱等。

13.可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的化合物类型是

A.萜类

B.多聚糖类

C.单糖类

D.低聚糖类

E.蒽醌类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pH梯度萃取法的应用。对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合物来说,常可通过加入酸、碱以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溶解度而实现分离。常用于分离生物碱类、蒽醌类、黄酮类等。

二、配伍选择题

[1~4]

A.浸渍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提取法

E.沙氏或索氏提取法

1.提取非挥发性、对热稳定的成分以水为溶剂时常用

2.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一般采用

3.一种省溶剂、效率高的连续提取方法,但有提取物受热时间较长的缺点的是

4.不加热,提取比较完全,但费时、消耗溶剂量大的方法是

答案:CDEB

[5~6]

A.二氧化硅

B.二氧化碳

C.活性炭

D.三氯甲烷

E.乙醇

5.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6.常用的极性溶剂是

答案:BE

[7~9]

A.酸碱法

B.水醇法

C.醇醚法

D.活性炭

E.盐析法

7.欲纯化总皂苷通常采用方法是

8.提取生物碱常用方法是

9.用于除去亲脂性色素的是

答案:CAD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2]

糖类是中药中普遍存在的成分,中药中的多糖主要有淀粉、菊糖、黏液质、纤维素等,大多无生物活性,在中药的提取分离中通常作为杂质被除去。

1.提取含有大量淀粉等多糖中药成分时采用的方法是

A.浸渍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法

E.沙氏或索氏提取法

2.除去生药中多糖常用的方法是

A.酸碱法

B.水醇法

C.醇醚法

D.活性炭

E.盐析法

答案:AB

[3~5]

聚酰胺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商品名为锦纶、尼龙。

3.聚酰胺的吸附原理是

A.相似者易于吸附

B.相似者难于吸附

C.离子交换吸附

D.氢键吸附

E.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

4.聚酰胺色谱中洗脱能力强的是

A.丙酮

B.甲醇

C.二甲基甲酰胺

D.水

E.NaOH水溶液

5.适合采用聚酰胺分离纯化的是

A.生物碱

B.黄酮

C.香豆素

D.糖类

E.皂苷

答案:DCB

解析:本组题考查聚酰胺吸附色谱法。聚酰胺色谱以氢键吸附作用为主,各化学成分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则被聚酰胺吸附得越强。影响聚酰胺对化合物吸附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化合物中羟基的数目、羟基的位置、溶剂与化合物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溶剂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等。主要用于酚类、醌类等成分的分离,如黄酮类、蒽醌类及鞣质类。

四、多项选择题

1.所列溶剂或基本结构相同的化合物按极性增大排序,正确排列为

A.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B.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

C.正丁醇、石油醚、水

D.水、乙醚、胺

E.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

答案:ABE

2.与极性大小有关的有

A.偶极矩

B.比旋光度

C.极化度

D.介电常数

E.折光率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极性的相关概念。极性用以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的程度,并大体上与偶极矩、极化度及介电常数等概念相对应。

3.通常用于化合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有

A.溶剂法

B.液-液萃取法

C.pH梯度萃取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升华法

答案:ADE

4.通常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是杂质的是

A.皂苷类

B.树脂类

C.萜类

D.氨基酸类

E.油脂

答案:BDE

5.聚酰胺薄层色谱法特别适合于分离哪类化合物

A.酚类

B.黄酮类

C.皂苷类

D.醌类

E.萜类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聚酰胺的分离原理。聚酰胺主要是利用氢键缔和原理分离物质。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酚羟基,可用聚酰胺吸附色谱法分离。

6.反相色谱常用的载体有

A.液状石蜡

B.RP-18

C.RP-8

D.RP-2

E.纤维素

答案:BCD

7.下列具有芳香性气味的化合物有

A.苯丙素类

B.挥发油类

C.甾体类

D.单萜类

E.倍半萜类

答案:ABDE

8.质谱(MS)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

A.测定分子量

B.测定官能团

C.推算分子式

D.根据裂解峰推测结构式

E.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质谱的特点及应用范围。质谱可以测定分子量,推算分子式,根据裂解峰推测结构式;红外光谱可以测定官能团;紫外光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一、最佳选择题

1.芒硝的功效是

A.泻下软坚,清热回乳

B.泻热通便,清肝杀虫

C.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D.泻下通便,消积利水

E.泻下通便,散结消肿

答案:A

2.芦荟的功效是

A.泻下软坚,活血化瘀

B.泻热通便,利水消肿

C.泻下通便,清热回乳

D.泻下通便,凉血解毒

E.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答案:E

3.番泻叶的功效是

A.泻下软坚,清肝杀虫

B.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C.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D.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E.泻下通便,清热回乳

答案:B

4.通便宜用开水泡服的药物是

A.火麻仁

B.柏子仁

C.番泻叶

D.款冬花

E.甘遂

答案:C

5.能润肠通便,略兼补虚的药物是

A.大黄

B.芦荟

C.番泻叶

D.火麻仁

E.芒硝

答案:D

6.能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A.香薷

B.郁李仁

C.麻黄

D.火麻仁

E.决明子

答案:B

7.性寒,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药物

A.大黄

B.千金子

C.甘遂

D.巴豆

E.芫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泻下药峻下逐水药甘遂的性效。五个备选药中,千金子、芜花、巴豆属于温热之品,故可排除;性寒之品包括大黄、甘遂,而大黄无泻水逐饮之功,也可排除。甘遂性寒,既能泻水逐饮,又可消肿散结,故选C。此外,京大戟、红大戟功效及使用注意与甘遂相似,可结合记忆。

8.甘遂内服的正确用法是

A.入汤剂

B.入丸散剂

C.先煎

D.后下

E.另煎

答案:B

9.性热有大毒,能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的药物

A.巴豆

B.芦荟

C.芜花

D.番泻叶

E.千金子

答案:A

10.巴豆制霜的目的是

A.增效

B.矫味

C.减毒

D.矫臭

E.改性

答案:C

二、配伍选择题

[1~3]

A.泻下通便

B.升阳举陷

C.活血祛瘀

D.发散解表

E.止血

1.生大黄长于

2.大黄炭长于

3.酒制大黄长于

答案:AEC

[4~6]

A.千金子

B.大黄

C.芫花

D.巴豆

E.甘遂

4.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5.能清热泻火的药物是

6.能解毒止血的药物是

答案:BBB

[7~9]

A.清肝杀虫

B.消积健胃

C.活血祛瘀

D.解毒止血

E.清热回乳

7,芒硝除泻下软坚外,还有的功效是

8.芦荟除泻下通便外,还有的功效是

9.番泻叶除泻热通便外,还有的功效是

答案:EAB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3]

患者,男,35岁。素体壮实,3日未解大便,腹胀痛,日哺发热,舌红苔黄,脉大有力。建议选用大黄配芒硝。

1.大黄配芒硝的功效是

A.泻下攻积,清肝杀虫

B.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C.泻下攻积,行气止痛

D.泻下逐饮,去积杀虫

E.泻下攻积,软坚清泻

2.大黄泻下通便宜选择的饮片是

A.酒制大黄

B.生大黄

C.蜜炙大黄

D.盐水炒大黄

E.大黄炭

3.大黄通便的合理使用方法是

A.入汤剂久煎

B.发酵后用

C.取酒蒸馏液

D.注射用

E.开水泡或后下

答案:EBE

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大黄的配伍意义及用法,基于患者症状,辨证为里实热结便秘,选择大黄配芒硝,大黄攻下积滞,清热泻火,芒硝软坚泻下,亦能清热,二药配伍共奏泻下攻积,润软燥屎,并清热泻火功效,故1题选E;用大黄通便,宜选择生大黄,故2题选B;其入汤剂宜开水泡服或入煎荆后下,故3题选E。

四、多项选择题

1.泻下药的适应病证有

A.大便秘结

B.湿滞中焦

C.胃肠积滞

D.水饮停聚

E.实热内结

答案:ACDE

解析:本题考查泻下药的适应病证。泻下药的适应病证属于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泻下药能泻下通便,或清热泻火,或逐水退肿,兼能逐瘀、消瘢、杀虫;适宜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水饮停聚、实热内结等里实证,有的可兼治瘢瘕、虫积。而“湿滞中焦”证为湿邪在中焦脾胃,当为芳香化湿药的主治病证?故除B外,选ACDE。

2.大黄的功效是

A.泻下攻积

B.清热泻火

C.凉血解毒

D.燥湿行气

E.活血化瘀

答案:ABCE

3.大黄的主治病证有

A.胃肠积滞

B.血热吐衄

C.热毒疮肿

D.瘀血经闭

E.湿热泻痢初起

答案:ABCDE

4.芒硝的功效是

A.泻下

B.活血

C.软坚

D.外用回乳

E.清热

答案:ACDE

5.芦荟的主治病证是

A.热结便秘

B.癣疮

C.肝热惊风

D.小儿疳积

E.虫积腹痛

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泻下药芦荟的主治病证。芦荟通过泻下而消除积滞,故主治热结便秘;又能清肝,主治肝经实火,肝热惊风;还可杀虫,主治虫积腹痛及小儿疳积;外用可治癣疮。故ABCDE全选。

6.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

A.玄参

B.决明子

C.火麻仁

D.郁李仁

E.生地黄

答案:ABCDE

7.牵牛子的功效是

A.去积

B.逐水

C.泻下

D.杀虫

E.止呕

答案:ABCD

8.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均有的功效是

A.消肿散结

B.破血消瘢

C.泻水逐饮

D.杀虫疗疮

E.祛痰止咳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泻下药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红大戟的功效共性。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均性寒、有毒,常用醋炙以降低毒性;三药均有泻水逐饮、散结消肿功效,故选AC。,备选项中B为千金子功效;D、E为芫花单味药的功效,故排除。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一、最佳选择题

1.午后潮热,身热不扬者属

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湿温潮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答案:C

解析: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多见于湿温潮热;阳明潮热是日晡即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阴虚潮热是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气虚发热是热势偏低,多在37℃~38℃,劳累后加重。

2.恶寒发热多见于

A.疟疾

B.里实热证

C.外感表证

D.半表半里证

E.阳明病

答案:C

3.战汗后好转向愈的表现是

A.身热不减

B.烦躁不安

C.脉静身凉

D.脉疾数

E.精神萎靡

答案:C

4.下列不属于但热不寒的是

A.日晡潮热

B.五心烦热

C.壮热不退

D.往来寒热

E.身热不扬

答案:D

解析:但热不寒是患者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临床常见壮热、潮热和低热。日晡潮热、五心烦热、身热不扬、壮热不退皆属但热不寒,而往来寒热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5.患者口淡乏味常提示

A.肝脾不调

B.脾胃湿热

C.肝胃不和

D.脾虚不运

E.食滞胃脘

答案:D

6.既可出现自汗,又可出现盗汗的证是

A.阳气亏虚

B.瘀血内阻

C.阴液亏虚

D.气阴两虚

E.血液亏虚

答案:D

解析:自汗是患者日间汗出,活动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阳虚;盗汗是患者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属阴虚。所以气阴两虚既可出现自汗,又可出现盗汗。

7.下列哪项可出现“胃不和则卧不安”

A.心肾不交

B.痰湿困脾

C.胆郁痰扰

D.食滞内停

E.心脾两虚

答案:D

8.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A.阴虚证

B.湿热证

C.痰饮内停

D.瘀血阻滞

E.里寒证

答案:D

解析: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见舌质青紫或有青紫色瘀斑,脉涩提示体内有瘀血;口干,但不欲饮,兼见潮热、盗汗、颧红等症为阴虚证;口渴,饮水不多,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腻是湿热证;渴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兼见头晕目眩,胃肠有振水音是痰饮内停。

9.小便余沥不尽多属

A.膀胱虚衰

B.肾气不固

C.湿热蕴结

D.肾阴亏损

E.阳虚水泛

答案:B

10.半身汗出,是因为

A.风痰阻滞经络

B.中焦郁热

C.阳气虚损

D.阴虚火旺

E.津液不足

答案:A

解析:患者仅半侧身体有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下半身,另一侧则经常无汗者属惠侧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可见于中风、痿证、截瘫等患者。

二、配伍选择题

[1~2]

A.口渴喜热饮

B.大渴喜冷饮

C.渴不欲饮

D.大渴引饮,小便量多

E.但欲漱水不欲咽

1.实热证可见

2.消渴可见

答案:BD

解析:大渴喜冷饮,兼见面赤壮热,烦躁多汗多见于实热证;大渴引饮,小便量多,兼见能食消瘦见于消渴。口渴喜热饮多属寒证;但欲漱水不欲咽多因瘀血所致。

[3~4]

A.盗汗

B.自汗

C.战汗

D.绝汗

E.无汗

3.伤寒表实证多见

4.气虚卫阳不固多见

答案:EB

[5~6]

A.口淡乏味

B.口甜黏腻

C.口中酸馊

D.口中泛酸

E.口苦

5.脾胃虚弱则

6.脾胃湿热则

答案:AB

[7~8]

A.热入营血

B.阴虚潮热

C.瘀血内结

D.湿温潮热

E.阳明潮热

7.患者午后或入夜发热,伴五心烦热者属

8.患者日晡热甚,伴腹满痛拒按、大便秘结者属

答案:BE

解析:患者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证属阴虚潮热;若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见于阳明潮热。湿温潮热表现为午后热甚,伴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苔腻等。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3]

张某,女,49岁。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午后至夜有发热,发有定时,睡时汗出,醒后即止,兼有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1.该患者的发热为

A.壮热

B.潮热

C.身热不扬

D.日晡潮热

E.高热

2.该患者的汗出为

A.黄汗

B.战汗

C.盗汗

D.自汗

E.无汗

3.其病机是

A.阳虚

B.气虚

C.血虚

D.阴虚

E.气血两虚

答案:BCD

解析:患者发热特点为发热如潮水有定时(午后至夜),故为潮热。壮热为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日晡潮热为日晡阳明旺时热甚。身热不扬是初扪不觉很热,扪久则灼手。因此,第1题选B。患者出汗特点为睡时汗出,醒后即止,符合盗汗。黄汗为汗出色黄,战汗先见全身恶寒战栗,继之汗出,自汗是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无汗即不出汗。故第2题选C;潮热、盗汗均可见于阴虚,且该患者有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的表现,为阴虚的典型表现,故第3题选D。

[4~5]

患者证见胃脘疼痛,痛势较轻微,但绵绵不休,反复发作近2个月,伴神疲纳呆。根据问诊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4.该患者的疼痛为

A.胀痛

B.刺痛

C.窜痛

D.隐痛

E.灼痛

5.其病机是

A.气滞

B.血瘀

C.寒凝

D.火热

E.虚证

答案:DE

解析:患者疼痛特点为痛势轻微,绵绵不休,符合隐痛特点,一般多气血不足,阴寒内生,气血运行滞涩而成,多见于头、脘、腹、腰部的虚性疼痛。胀痛指疼痛伴有胀满或胀闷,多为气滞所致;刺痛指疼痛如针刺感,多因有形实邪闭阻气机而成;窜痛指痛处走窜不固定,窜痛多为感受风邪;灼痛为痛有灼热感而喜凉,多由于火邪窜络,或阴虚阳热亢盛所致。

[6~8]

患儿,男,8岁。1天前因饮食不洁,而出现腹痛窘迫欲泻,肛门重坠,泻下不爽,便下脓血。根据问诊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6.其表现称为

A.里急后重

B.五更泄泻

C.下利清谷

D.完谷不化

E.热结旁流

7.此病应属于

A.泄泻

B.癃闭

C.痢疾

D.淋证

E.水样泻

8.其病机多属

A.寒湿

B.湿热

C.痰凝

D.食积

E.气虚

答案:ACB

解析:患儿腹痛窘迫欲泻,肛门重坠,泻下不爽,便下脓血,符合里急后重的特点,多见于痢疾,病机属于湿热。若水粪夹杂,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多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盛。

四、多项选择题

1.失眠的病机有

A.心肾阴虚

B.心脾两虚

C.胆郁痰扰

D.食滞内停

E.心火炽盛

答案:ABCDE

解析:失眠临床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彻夜不眠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多梦,是阳盛阴虚、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现。临床常见病机有心肾阴虚、心火炽盛、心脾两虚、胆郁痰扰、食滞胃脘。

2.月经后期的常见原因有

A.寒凝

B.血瘀

C.气滞

D.血虚

E.痰阻

答案:ABCDE

3.泄泻的常见病因是

A.大肠湿热

B.肝脾不调

C.食滞胃脘

D.脾胃虚弱

E.脾肾阳虚

答案:ABCDE

4.往来寒热可见于

A.少阳证

B.脾胃湿热

C.胆都痰扰

D.邪热壅肺

E.疟疾病

答案:AE

解析:患者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者属少阳证;而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每日发作1次,或2~3日发作1次,并兼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多见于疟疾。

5.不与壮热并见的症状是

A.两颧发红

B.汗出过多

C.烦渴喜冷饮

D.舌红少苔

E.脉细教

答案:ADE

6.肾气不同所致的小便异常有

A.遗尿

B.小便频数

C.小便涩痛

D.余沥不尽

E.小便失禁

答案:ABDE

7.偏嗜某种食物常见于

A.食滞内停

B.肝胆湿热

C.小儿虫积

D.湿邪困脾

E.妊娠妇女

答案:CE

8.下列哪些属于大便问诊的范畴

A.排便次数

B.便量多少

C.大便性状

D.颜色气味

E.排便感

答案:ABCE

解析:由于大便的次数、多少、性状、排便感觉都可以通过问诊获得,而颜色需通过望诊获得,气味则要通过闻诊才能获得。

9.引起潮热的原因有

A.阴虚阳亢

B.气虚发热

C.外感风热

D.湿遏热伏

E.阳明腑实

答案:ADE

解析:气虚发热表现为长期低热,劳倦则甚;外感风热常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

10.引起失眠的原因有

A.胆郁痰扰

B.饮食积滞

C.心肾阴虚

D.心脾两虚

E.痰湿困脾

答案:ABCD

解析:胆郁痰扰,胆气不疏,痰火扰心,可见心烦、躁扰、失眠。食积内停,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引起彻夜不眠。心肾阴虚,阴虚火旺,虚火内扰,心神不安,可见心悸失眠、不易入睡。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睡后易醒。而痰湿困脾是痰湿壅盛,影响脾的升清功能,且痰浊可蒙遏清阳,常见嗜睡。

11.可导致嗜睡的常见原因为

A.心肾阳虚

B.饮食积滞

C.脾气虚弱

D.痰湿困脾

E.心肾不交

答案:ACD

解析:心肾阳气虚衰,阳气的温煦和推动功能减退,可见嗜睡。脾虚气弱,脾不升清,气血不能上荣头目,脑窍失养,可见嗜睡。痰湿困脾是痰湿壅盛,影响脾的升清功能,痰浊蒙遏清阳,故可见嗜睡。饮食积滞,胃不和则卧不安,常引起失眠。心肾不交多因阴虚火旺,虚火内扰,引起不寐。

12.癃闭可见于

A.湿热下注

B.瘀血阻滞

C.结石阻塞

D.肾气不固

E.肾阳虚衰

答案:ABCE

解析:湿热下注、瘀血阻滞、结石阻塞皆可阻遏气机的正常运行,影响水道的通畅。肾阳虚衰,膀胱失于气化,可引起瘴闭。肾气不固,不能固摄尿液,常见余沥不尽、遗尿、甚至小便失禁等。

13.月经先期可见于

A.气滞血瘀证

B.阴虚证

C.血热证

D.虚寒证

E.肾气不固证

答案:BCE

解析: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热迫血行;血热炽盛,热迫血行都可致月经先期。肾气亏虚,失于固摄,气不摄血常致月经先期。气滞血瘀,血行不畅;虚寒证,寒凝血瘀,血行不畅则多导致月经后期。

百信医考通ID:baixinyikaotong

关于KQ88百信医考通

KQ88baixinyikaotong

百信医考通依托旗下的数十家连锁机构(百信连锁口腔),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经过10年积淀,已成为目前国内较专业的医学考试考前辅导机构。

独家研发了百信医考通考试辅导系统,独创"圈、讲、练、评"相结合,擅长以60%的考点去押90%的考题,让学员缩短复习时间,提高通过率。

百信医考通联合各医学院校,校企联合,可面向全国提供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口腔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执业西药师、执业中药师、中医确有专长、内科主治医师、口腔主治医师、护师等医学考试考前培训及辅导。

——联系方式

--

1

——更多资讯









































白癜风治疗方法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smzs/5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