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没有一个伴儿像什么样子,一旦丧偶,每天都是孤独、空虚、失眠、没食欲的煎熬,活着真没劲。”奶奶去世后,爷爷每天都对家人宣泄着这种情绪。日本作家渡边淳曾说:“男人比女人更害怕孤独,更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不擅长交际。表面上强大,实则精神软弱。妻子死后平均3年就过世,而丈夫死后妻子平均15年过世。”无论这一现象是否符合生命科学,都表明了在一定程度上,男性对伴侣的需求比女性更为强烈。尤其在男性暮年之时,对妻子的感情依赖已经完全演变成难以割舍的亲情。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离异或丧偶的男性,无论有年龄或家境的劣势但对再婚的热情永远高涨,哪怕为了欲望站到亲人或舆论的对立面也在所不惜。听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个令人惊奇的经历:不久前,奶奶车祸去世,68岁的爷爷成为了“空巢老人”,他的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家人一度以为爷爷有些神志不清。令人诧异的是,在奶奶去世过去2周爷爷竟然要求爸爸和姑姑给他找老伴,每天都对家人抱怨他的孤独。其实,对于爷爷找老伴我们全家是同意的,只是这个时节全家都沉浸在奶奶去世的悲痛中,怎么能去做被亲戚街坊耻笑的行径呢?所以,大家都不再理会爷爷的“不知羞耻”。令人气愤的是,没几天爷爷竟然通过朋友介绍找了一个跳广场舞的女伴,甚至答应了女方提出的4个条件。爷爷是酒厂退休干部,有自己的养老房,每月退休金一万多,而且把持着奶奶的保险理赔金60多万。对于这样一个富老头我们自然会对他的“老伴”格外警惕,女方提出这样4个条件:第一,爷爷必须和新老伴登记,并要给元彩礼;第二,爷爷每个月的退休金需要拿出块由她自由支配,其他人不能干涉;第三,二人结婚后子女不能索要、转移爷爷的财产;第四,允许她带孙子入住,每天要去跳广场舞。听完4个条件,全家人快气疯了,即便是现代青年婚嫁都不见得如此强势,爷爷竟然觉得女方的要求合情合理,而且像占了便宜一样笑言“人家比咱年轻10岁呢,就这点要求,值了。”被“老伴”冲昏头脑的老头越发强势,甚至扬言与我们决裂,谁阻挠就告谁,现实版的苏大强执拗到令人发狂,姑姑被气得哭到崩溃……其实,现实中有太多这种骇人听闻,很多老年人丧偶后求偶欲望异常强烈,甚至把家庭搞得乌烟瘴气。事实上,老人寻求老伴于情于理都是不容被侵犯的权利,但很多老人因急于找老伴而被套路诈骗的案例不胜枚举,子女对老人的婚事的“干预”本质是一种保护而非侵犯。很多人认为人过了60岁之后,对感情就没有太大的需求了。这种想法是长期以来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漠视,认为只要他们吃饱、穿暖就是幸福。而如果他们在感情方面还有其他的想法,会被人评价一句老不正经。其实,无论一个人处于怎样的年龄阶段,他们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这是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的,即使他们的子女也没有资格去指手画脚。但是,追求感情上的充实和幸福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道德标准之外,那就不应该受到鼓励了。很多人说,大多数半路夫妻,都是引狼入室,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没有感情的积累,却把物质要求捆绑在婚姻之上,很多女性,晚年婚恋多为谋财。但面对老人再婚,子女们应该冷静客观地对待。老人年轻时为子女力排万难,暮年时也应当过得体面自满。况且,有伴侣的陪伴则能给老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弥补子女不能陪伴的缺失。婚姻不只是传宗接代,更是心理跟精神的调节剂,处理好财产的分配、继承问题以及赡养问题在两代人便不会陷入亲情和爱情的挣扎。—END—写在文末:图片来源网络,存在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大家积极点赞、评论,有不同见解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