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人都要警惕莫让孩子因家庭因素导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院主办

中老年保健杂志

孩子失眠了!怎么办?

撰文 铁常乐

编辑 保健君

大夫您好!

我的孙子10岁,上小学四年级。最近3个月来,他经常失眠,夜里睡不着觉,导致白天没精神,上课犯困,听讲时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他的爸爸妈妈急得一筹莫展,我们做爷爷奶奶的也很担心,小孩子怎么就失眠了呢?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才对?

            北京王先生

王先生您好!

失眠是一种临床现象,主观感受是对睡眠数量和质量的满意度不足,虽然有充足的睡眠机会,但是仍旧出现睡眠困难,如果过于频繁,每周超过3次,持续出现这种现象超过3个月,对本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明确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失眠障碍。

睡眠紊乱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入睡困难,晚上上床超过20分钟还睡不着觉;

二是睡眠维持困难,夜间频繁地醒来,醒后再难入睡;

三是早醒,比预期的起床时间早醒半小时并且导致总的睡眠时间比以往减少。

很多人对失眠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1首先,大家会认为睡眠障碍就是失眠。之所以有这种认识,是因为失眠障碍是睡眠障碍当中最常见的一类,但它不能完全代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多种疾病,睡不着觉是问题;睡多了,不分时间场合、无法抗拒的睡意也是问题;还有梦游、严重的打鼾等都是睡眠障碍的相关现象。2第二,失眠是成年人的病。其实儿童、青少年也失眠,而且比例还不小。近年来有国外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失眠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大约是15%~30%,如果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其他精神障碍,发生率会更高。

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睡眠紊乱有失眠和睡眠时相延迟,后者就是我们常说的“晚上不睡觉,早晨不起床”。儿童失眠的原因可能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因素、家庭社会因素和心理行为因素即睡眠卫生习惯。

“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带孩子到睡眠医学或者儿童精神专科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一定要慎重,听取专科医生意见之后再决定。”

现在针对儿童、青少年失眠症状主要采取认知行为治疗的方式,家长们能够配合做到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首先

要做到睡眠规律,养成和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定点上床和晨起,工作日和节假日不要差异太大,一般不超过1个小时。避免日间无效的卧床时间,白天不要经常躺在床上打瞌睡或者休息。这就要求家长做好榜样,平时不熬夜,周末不“补觉”。有些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忙、应酬多,周末睡懒觉,时间一长,孩子的睡眠习惯也和家长同步了,这就不利于培养良好的睡眠规律。

其次

要安排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尤其是每天早晨进行有氧运动,接受日光照射,有利于调整生物节律,培养良好的心情和睡眠习惯。家长陪孩子一起锻炼还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融洽家庭氛围。

还有就是培养良好的睡前习惯。

傍晚之前就不要再喝兴奋性的饮料,如茶、咖啡、可乐等。不要在晚间安排太多的娱乐活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例如聚会或者夜跑;把卧室环境尽量安排得舒适、安静,温度控制到不要太热;作业尽早完成,不要做功课熬到太晚,不要躺在床上看小说、听音乐、玩手机、看电视;睡前别吃得太饱。

儿童失眠症状是很多家庭面对的问题,失眠的改善可能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积极参与,共同付出努力,而且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我们给老年朋友提出的建议是,如果孙辈是和您一起生活,可以通过您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来带动孩子。老年人的作息相对规律,习惯早睡早起,注重养生和锻炼身体,有些老年朋友周末还会组织集体活动,如公园晨练、郊游爬山等等,您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与,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祖孙间的沟通和交流,融洽家庭氛围,还把良好的生活规律带给了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下面文章您可能也会感兴趣,

点击即可阅读?

上班昼夜颠倒如何睡个好觉?治疗方案在这里

疫去春来,还在失眠?专家教您管好睡眠助健康

没有熬夜,胜似熬夜

老年人失眠?嗜睡?打呼噜?三大睡眠问题会影响到健康和寿命!

这6种人打呼噜一定要警惕!严重的会要命!

医生告诉你长期熬夜究竟有多可怕!睡“美容觉”好处原来这么多!

————这里是高大上的分割线————

专家简介

铁常乐

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青年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预防医学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医体融合与脑健康专委会委员,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特邀专家。从事精神卫生工作20余年,业务专长为情感障碍、睡眠障碍、老年精神医学、联络会诊精神医学等

关于睡眠障碍的各种蒙圈?不懂?疑问?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smzs/10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