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5岁,中学教师
畏寒、眠差3+年。
3年多前,患者出现失眠,不易入睡,睡后易醒,并且怕冷,平日比其他人穿得多。医院就诊,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白细胞2.8mmol/L,当时诊断为: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相关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好转。随后至当地中医诊所治疗,被诊断为“阳虚”,给予附子等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加重。现患者自觉发冷,以下肢及背心明显,进食后汗多,日中自觉双手颤抖;恶心、无胃痛及呕吐;并伴有失眠,主要为入睡困难及早醒;伴日间疲乏;小便可,大便秘结、质地不调。四诊:面部潮红、神情忧虑、语言急促、声音洪亮、问诊同前、舌淡苔薄白,脉弦。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年;慢性浅表性胃炎3+年。
年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白细胞2.8mmol/L
以下是群内医生们的辨证
“失眠”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阴虚”
“上热下寒”“肝气犯胃”“肝气郁滞”“阴阳两虚”“心肾不交”
郁证(肝气郁结,胃失和降)
疏肝理气,和胃安神
逍遥散合四逆散加减
白芍15g柴胡10g当归10g茯苓15g
白术15g薄荷5g甘草3g苏梗20g
陈皮10g郁金10g香附10g木香15g
枳壳15g豆蔻10g首乌藤3g合欢皮30g
酸枣仁20g钩藤30g桔梗10g
3剂,两日一剂,水ml煎服,一日三次,饭后1小时温服
.5.11二诊:患者住院治疗后,给予神阙盒灸,参麦注射液静滴,目前诉恶心好转,食欲可,畏寒缓解不明显,仍有失眠,心烦,既往有痔疮史,既往发现便中带血,为少量近血,伴肝门重坠感,白细胞2.92mmol/
处方:白芍15g柴胡10g当归10g茯苓15g
白术15g薄荷5g甘草3g苏梗20g
竹茹20g郁金10g香附10g乌药10g
川芎10g知母10g首乌藤3g合欢皮30g
酸枣仁20g煅龙骨20g牡蛎20g灵芝20g
3剂,两日一剂,水ml煎服,一日三次,饭后1小时温服
.5.18三诊:患者已出院,诉服药后失眠较前明显改善,畏寒减轻,无便中带血,食欲可,无恶心呕吐,进食后汗多,自觉胸中有气上冲咽喉,双侧乳房胀痛,大便干结
处方:白芍15g柴胡10g当归10g茯苓15g
白术15g薄荷5g甘草3g苏梗20g
竹茹20g郁金10g香附10g乌药10g
川芎10g知母10g首乌藤3g合欢皮30g
酸枣仁20g煅龙骨20g牡蛎20g灵芝20g
青皮10g橘核10g炮山甲5g
3剂,两日一剂,水ml煎服,一日三次,饭后1小时温服
患者本为肝气郁结于里,肝气不疏,则气机不达于四肢,故表现为四肢厥冷、畏寒;肝气郁结于里,气郁则化火,故表现为心烦,失眠,面部潮红,进食或运动后汗出尤甚。但庸医依据患者主诉,不察病因,误用火剂,导致了内火益甚,是故患者之病非未见好转看,反而加重。而重调治法后,给予逍遥散和四逆散加减,此方重在疏肝理气,使郁结之火有路外达四肢,再佐以和胃安神之剂,故患者病情始见好转。然而,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参麦滥用以及审查不周再次出现病情逆转,当出院后继续服中药治疗,病情则见好转。而患者三诊时出现的乳房胀痛则为肝气外达表现,此时再佐以青皮、橘核加强理气,使得肝气畅达,畏寒缓解。
作者:易可
来源:医客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