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诊断标准:
1.至少存在下列1个或多个睡眠障碍症状:(1)入睡困难:儿童或青年20min,中老年30min;(2)难以维持睡眠;(3)早醒:比平时睡眠模式早醒30min以上;(4)睡醒后无恢复感。
2.存在1个或1个以上与失眠相关的症状:(1)疲劳或全身不适感;(2)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3)影响学习、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能力;(4)情绪紊乱、烦躁;(5)白天困倦;(6)出现行为问题(如冲动、易激惹);(7)精力和体力下降;(8)工作或操作过程中易出现失误;(9)对因过度 3.失眠不能单纯用没有合适的睡眠时间或恰当的睡眠环境来解释。
4.失眠及与之相关的日间症状每周至少发生3次。
5.失眠及相关的日间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6.失眠及相关日间功能障碍不能用其他睡眠障碍解释。
失眠鉴别诊断
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见于中年肥胖男性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打鼾、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憋气等现象,醒后常感疲劳或无恢复感,白天易出现头晕、头痛、过度嗜睡或记忆力减退等。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也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伴发高血压者给予降压治疗效果不佳。
2.不宁腿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或处于安静状态下,双下肢出现极度的不适感,迫使患者不停地活动下肢或下地行走,当患者一旦返回到休息状态时症状会再次出现,并因此严重干扰睡眠。不宁腿综合征常伴发周期性腿动,在多导睡眠监测发现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觉醒次数增多、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增高(5次/h)。
3.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睡眠中出现昼夜周期性的、反复发作的、高度刻板的肢体运动,患者对睡眠中的周期性肢体运动现象并未察觉,而常常被同睡者发现,患者常感睡眠不足,醒后无恢复感,白天也可表现过度嗜睡现象。
4.生物节律紊乱性睡眠障碍:因各种原因导致睡眠觉醒周期时间发生变化,可表现为睡眠觉醒周期提前或延迟,如果按照社会常规作息时间运行时则呈现入睡困难或早醒,但总睡眠时间不少于6h。
5.主观性失眠:在失眠患者中并不少见,患者往往自身感觉的睡眠时间与实际睡眠不相符,甚至夸大失眠主诉,且增加镇静催眠作用药物剂量也不能缓解。
6.短睡眠者:属正常睡眠的变异,尽管睡眠时间不足6h,无因失眠所导致的醒后无恢复感和日间功能障碍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