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女博士携5个月大的女儿坠楼身亡,母亲将1岁婴儿从桥上抛入江中……今年以来,多起事关母婴的极端事件发生后,网上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是“产后抑郁”。心理专家呼吁,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需要大力普及产后抑郁的相关知识,更需要丈夫和亲人站在产妇的角度换位思考,帮助她们走出最脆弱的时期,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指责她们“矫情”。对于新手妈妈而言,照顾孩子不仅需要体力,也考验心理承受力。一女老师称产后曾有自杀冲动苏女士是一名辅导班创办者,7月8日,她神采飞扬地为参加高考的学生加油鼓劲,但谁也不知道,就在一年前,她曾因产后抑郁有过跳楼自杀的冲动。去年3月,苏女士生了第二个孩子。坐月子期间,丈夫生意失败,经常晚上出去和朋友喝酒解闷,对她和孩子不太过问。公公婆婆很关心她,一听到孩子哭就来抱,但苏女士担心孩子会被公婆宠坏,坚持要自己照顾女儿,每晚多次起床喂奶、换尿片,造成失眠。苏女士晚上睡不着,白天头痛欲裂,慢慢地,她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致,情绪很低落,会莫名流泪,“我知道什么是产后抑郁,但当抑郁袭来时,我却无力应对。”有一天,丈夫半夜喝得醉熏熏回来,苏女士积压在心里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和丈夫大吵了一架。“想到身边这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能帮自己一把,当时就有冲动想跳楼。”苏女士回忆当时的情景,还觉得有些后怕。后来,苏女士的妈妈和兄妹发现了她的异常,及时与她的丈夫、公婆沟通,并不时接她回娘家小住,陪她聊天,困扰了苏女士5个月的产后抑郁才渐渐消除。她们为何会因小事而情绪崩溃多名接受采访的女性均表示,当初的情绪爆发都是源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市民徐女士的产后抑郁爆发于家婆的一句嘟囔。徐女士说,当时没能充分预估产后的艰辛,没有请月嫂,觉得丈夫多做些,家婆搭把手,也就差不多了。谁知道她产后3天,丈夫就撑不住了,抱怨太累,影响白天上班。婆婆年纪大了,也不能太劳累,半夜起来喂奶、哄睡等事情只能由徐女士自己来做,剖腹产的刀口还在疼,又整夜不能睡,她于是提出要请月嫂。当时,家婆嘟囔了一句“请什么月嫂,那么贵,浪费钱”。就是这一句话,让徐女士崩溃了,歇斯底里地咆哮:“我指望不上你们,我花自己的钱让自己轻松一点,为什么不行?”现在回想起来,徐女士觉得当时自己就像个疯子,丈夫和婆婆都觉得她不可理喻。大部分宝妈都有婴儿半夜哭闹,晚上无法正常入睡的经历。南方家政资深月嫂韦小波告诉记者,她护理过50名产妇,不少人或多或少出现过产后抑郁的症状。很多时候,一点意想不到的小事就能引爆危机。如一名产妇某天想吃猪脚,让丈夫一早去菜市买,可是丈夫急着去上班,说了一句:“我忙得很,没空买!”该产妇立马大哭起来。韦小波认为,这些看似各不相同的小事,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令产妇觉得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不关心自己,感觉孤立无援情绪崩溃。产后抑郁其实是病而不是矫情不少过来人都表示,产后抑郁那段时间是人生的“至暗时刻”,让她们雪上加霜的是身边人的不理解,还指责她们“矫情”“想太多”。潘女士今年72岁,这两年,两名儿媳接连生产,都是她来照顾月子。潘女士不太能理解儿媳们的产后状态:“小儿媳是95后,说心情不好,就让我儿子打包螺蛳鸭脚煲回来。以前我们女人都是生四五个的,又带小孩又做家务,哪来时间心情不好?大儿媳说我把孩子包裹得太紧,我和她理论,她又哭。”很多丈夫也难以理解妻子产后为什么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市民杨先生说妻子产后动不动就哭,“我妈说她奶水不足,小孩吃不饱,她就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他认为,生儿育女是女性的天职,“别人都没事,就她矫情”。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可帮助产妇减轻压力。本文图片除漫画外,均为南国早报客户端记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张为介绍,产后的女性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身体内激素水平剧烈变化,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大脑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改变,从而触发抑郁。因此,不能简单粗暴地指责她们“矫情”。广西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陈一也认为,家人不理解与不支持,会令产妇无法及时调适心境并化解困境,是产后抑郁的重要“推手”。丈夫、家婆一句埋怨的话,容易让产妇产生抑郁情绪。因为他们没有或很少站在产妇的角度想问题,会让产妇感到孤独、无助。编辑丨黄灼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