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的经历,只是持续时间长短和程度轻重不一。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之后,疲倦至极却欲睡不能,这种事情光是想想就是一种煎熬。
怎么样才算是失眠呢?总的来说,只要是入睡或维持睡眠有障碍,造成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低下都可以叫做失眠,具体包括:入睡难,入睡后易醒,醒后难再入睡,过早醒来,夜梦纷纭。另外,有因为咳嗽、腹痛、憋尿等原因影响睡眠的,如果把咳嗽、腹痛、尿频等因素去除之后,睡眠质量自然得到改善,此类睡眠障碍不算是失眠。
阳气升降
正午
子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与天地相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阳气犹如太阳的东升西落,也在体内作左升右降的周期性圆运动,阴气在阳气的带领下进行有序的升降离合。阳气在白天则升腾在体表、活动在外,因而人清醒而活跃;阳气在夜间则降藏、回归于内,因而人能平静入睡。
因此,任何影响人体阳气下降敛藏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失眠。
失眠一般有下面三种情况。
第一种,病邪阻滞阳气的的运行:
前面讲到阳气的降藏是否正常直接决定了睡眠的质量,在两千年前的中医理论始祖之书《黄帝内经》中就清楚地论述了痰湿水饮阻滞阳气正常运行,而导致失眠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方药,这就是著名的“半夏秫米汤”,方中主药半夏即是蠲泻痰饮的重要药物,它能祛除脏腑经络中的痰饮,为阳气开通了下潜的道路,使得阳气能够归藏于命门,从而改善睡眠。
“半夏”这个药名本身也有特殊涵义,在《礼记》中记载“五月半夏生”,五月正当半夏,意思是即将到达一年之中最热的盛夏,中医理论讲“阳极而阴,升极而降”,天气热极之后便逐渐转凉,五月阳气即将到达最盛,阳气上升到达顶点后便开始启动向下的趋势,这就契合了阳气向下降藏而人始能入睡的生理状态,因而半夏可以用于治疗失眠,这也是中医理论“取象比类”的一个体现。
除了痰饮阻滞,还有食积阻滞。脾升胃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轴,胃属足阳明,而阳气的最大降路就是阳明降路,《黄帝内经》中也述及“胃不和则卧不安”,过食肥甘厚腻即可生积化痰,食积则阳明降路不通,阳气降藏通道壅塞,亦可导致失眠。所以,要想睡眠好,晚餐不可以吃得太饱,也不可以吃得太好。
此类病邪阻滞的失眠患者除了失眠之外还可以有胃脘胀闷、嗳气呃逆、消化不良、大便黏滞不通畅、头脑昏沉不清、口中厚腻不爽等表现。
第二种,体内阴寒过盛,阴阳之气不相调和,阳气浮游于上;或阳气虚弱,不能固守于下,而浮游于上:
南方属离卦,外热而内寒,人亦应之,体表热而体内寒,故南方人体质多属于内寒外热,下寒上热,阳气不容易潜降敛藏,就容易出现诸如失眠、上火的病症。
在起居上,炎炎夏日里,大家早已习惯了有空调的日子,更有甚者一刻也离不开空调,这种做法是极易耗伤阳气的——人体阳气夏日趋向升腾于外,冬日则趋向敛藏于内,夏日阳气升腾于外,而现代生活违背人体生理,动用空调降温,制造阴寒环境扼杀阳气;再者,夏日易出汗,出汗时,毛孔开泄,此时阴寒邪气最容易侵袭机体,则更进一步耗伤阳气,使阴寒邪气进一步蓄积在人体里,体弱者当即表现为外感风寒症状,体强不易感者阴寒邪气蓄积日久,也可变生诸多其他病症。
另一个起居上的坏习惯是喜熬夜:阳气昼出于外,夜归于内,人适应自然必然是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深当睡不睡,阳气得不到收敛潜藏,也同样极大地损害着阳气,久而久之,也常见阳气不能正常降藏的病症,例如熬夜日久,才发现再也没办法早睡,就成了失眠。
在饮食上,随着冰箱的普及和西方文化的流入,国人开始变着法儿地创造冰冻食物,无冰不欢的人屡见不鲜,这也不符合人体生理。嗜食生冷冰冻,重伤脾阳,脾胃运化不行,即可立生痰饮湿浊积滞,也是“胃不和则卧不安”的道理。
而这一类阳气不能正常降藏的患者除了失眠之外,常伴随口疮、口苦、牙痛、痤疮、咽痛、烦躁、易汗出、脚冷等症状。
第三种,七情过度,神魂不安,神气无所归藏而致失眠:
首先要声明的是这里所讲的神魂,并非是鬼神之说,中医讲心藏神、肝藏魂,思虑过多、忧愁过甚、惊吓恐怖,均可导致心神气血耗散,神魂不安,从而引发失眠。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城市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大,物欲繁多,并非人人都能静心克己,甚者连小学生都因为学习压力而影响睡眠。因此此类失眠患者的共同特点即是精神压力大、思虑忧恐过甚。
乌鲁木齐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