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失眠的常见原因,对症治疗需从病因入手

白癜风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al/

失眠是以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可分为“入睡性失眠”、“睡眠维持性失眠”和“早醒性失眠”。实际上多数失眠患者均为混合性失眠,上述2~3种表现往往同时存在。

1、年龄、性别、职业因素

有资料显示失眠者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1~50岁,其次为60岁以上;31~40岁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各种矛盾日益增多,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从而导致失眠发病率逐渐升高。职业分布:退休人员占第一位;第二位的是管理人员,他们中大多数人工作及应酬繁忙,生活不规律,又缺少一定量的体力活动,易导致失眠的发生。

2、环境因素

是指由于环境因素作用于躯体导致的失眠,或由于环境因素对睡眠的直接干扰,如酷暑、严寒、噪声、强光或高原反应等;或由于处于需要保持警惕的环境下,如守护病人、身处危险场所等,环境因素消除后失眠恢复,为环境因素失眠的诊断关键。

3、心理及生活行为因素

心理及生活行为是指由于心理精神因素和睡眠习惯不良引起的失眠,是临床上最多见的失眠之一。

4、躯体疾病因素

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任何躯体不适均有可能导致睡眠障碍。近年来由于疾病因素导致失眠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尤其是高血压、慢性胃肠炎、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手术后等,约占42.8%。

5、神经症引起的失眠

各种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等是失眠最多见的原因之一,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此外,惊恐发作不但夜间严重干扰睡眠,而且并发的抑郁症、强迫症、酒精药物滥用和甲亢等,也可引起失眠。

6、药物原因

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药物,如氨茶碱、阿托品、异烟肼、雷米封等。其发病原因:药物的兴奋作用:常见的有咖啡因(包括浓茶和咖啡)、茶碱、甲状腺素、皮质激素和抗震颤麻痹药等。药物副作用对睡眠的干扰。白天服用各种镇静药物后引起的觉醒-睡眠节律紊乱。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

导致失眠的相关因素繁多,一方面与患者自身的易感素质包括个性、性别、年龄和遗传素质等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外界的特定条件如生活质量、经济条件、人际关系、睡眠环境、睡眠习惯、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等有关。只有了解以及认识这些因素才能更好的防治失眠。

衙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smcs/9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