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的功效网络研究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明确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数据库锁定柴胡桂枝干姜汤7味药的药物靶标,TTD、DrugBank、PubMed数据库查找失眠的疾病靶点,构建“疾病-方剂-靶点”网络,用STRING和Cytoscape分析软件对其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明确作用机制。结果柴胡桂枝干姜汤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包含靶标个,失眠的PPI网络包括靶标个,富集分析得29个关键靶标和其间80条互作关系;GO富集分析及KEGG途径分析结果显示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槲皮素、碳酸钙、6-姜辣醇、山柰酚、汉黄芩素等个活性成分主要通过CACNA1C、GABRA1、GABRA2、GABRB3、GABRA3等29个关键靶标及突触信号传导、膜电位的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离子门控通道活动、GABA-A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质膜、突触等细胞组成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5-羟色胺能突触等多条作用通路发挥治疗失眠作用。结论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等个活性成分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的药效物质基础,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和CACNA1C等29个靶标构成了其发挥“疏肝健脾、调和阴阳”的功效作用网络,为临床合理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提供了网络药理学证据。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临床主要症状为不易入睡、睡而易醒、醒后难睡或彻夜不眠等[1]。“不寐”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医家认为不寐多责之于肝,同时涉及心、脾、肾三脏[2-3]。“肝藏血,血舍魂”,五脏之中,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调畅气机,调和血行,后世医家以五脏藏神理论出发,提出肝不藏魂则不寐,脾胃失和而不寐,肝脾失调,神魂不宁为核心病机之一[4]。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黄芩、干姜、桂枝、栝楼根、牡蛎、炙甘草组成,具有疏肝利胆、温中健脾、生津敛阴、平调阴阳寒热[5]的功效,可通过恢复肝之疏泄,调畅情志,切断肝郁-不寐-肝郁的恶性循环[6],辅以调理脾胃,从而进一步调肝,实现治疗不寐的疗效。近年来此方用于治疗肝热脾寒型、肝郁脾虚型、阳气不振、郁热扰神型等多种失眠的病因病机研究较多[1,5,7-10],尚未见对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的研究。网络药理学的应用融合了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门新兴交叉学科,其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相一致。因此,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标和信号通路,诠释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1方法

1.1化学成分及靶点筛选预测

借助TCMSP中药材数据库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所含中药材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进行化学成分信息检索建立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化学成分数据信息表。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化合物类药性(DL)≥0.18作为活性成分的筛选标准。另结合文献对未纳入筛选标准但报道有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也纳入候选活性成分。借助TCMID平台查找TCMSP未收录的牡蛎及炙甘草的化学成分,并结合文献对其化学成分进行补充。使用TCMSP、PubMed数据库筛选候选化合物的靶点蛋白,借助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蛋白的基因名,筛选无靶点的活性成分,整理得柴胡桂枝干姜汤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数据。

1.2失眠靶点筛选预测

依据PubMed数据库(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xgyy/87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