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早早上床,翻来覆去睡不着
睡眠短,醒了再难入睡,真烦人
……
长期失眠会对我们的身心
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想吃药,治疗失眠?
不妨试试——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简称CBTI,主要针对失眠的病因及持续因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睡眠情况,为患者量身制定睡眠康复计划,纠正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及与失眠相关的不正确睡眠观念,重塑患者的合理认知模式,缓解各种与失眠相关的负性情绪,消除患者对失眠的恐惧,同时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或戒断催眠药,重建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模式。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在多个权威临床对照试验中得到证实,其短期疗效与催眠药相当,而长期疗效往往优于药物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失眠治疗指南中普遍推荐的非药物疗法。
医大一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日前,医院脑功能科面向慢性失眠患者进行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团体招募,第一批6位患者结为小组,由医大一院脑功能科心理治疗师杨林霖带领大家进行了历时5周、共6次的失眠认知行为训练,目前已顺利完成治疗。
学员中有受失眠折磨20多年、尝试各种办法始终没有根治的76岁的李奶奶,有因更年期时常入睡难、基本天天靠服药维持睡眠的58岁的孙阿姨,还有因7年前得高血压而失眠、晚上一直在服用助眠药物的张大哥……
杨林霖心理治疗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睡眠的结构、导致失眠的原因等,通过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等方式,通过全方位的调整和行为训练,矫正不良的睡眠认知信念,提高大家对于睡眠的信心。
治疗以团体心理治疗的形式开展,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共进行6次。
治疗中,大家每天参与记录睡眠日记,坚持按照团体要求做放松练习,入组前和治疗中接受了心理量表评估。
(来自学员的反馈)
杨林霖心理治疗师表示,“认知行为治疗的过程很艰苦,但是把大家组成团体,通过团体的力量,树立学习的榜样,大家可以互相督促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睡眠的目标。”
经过团体心理训练,大家对睡眠有了新的认识,能够矫正不良的睡眠认知,合理地看待睡眠问题,戒断对睡眠药物的依赖,减少了对睡眠的恐惧感,提高了睡眠的信心,达到改善睡眠结构和质量的效果。
孙阿姨
通过训练,纠正并规范了我以往的不良睡眠习惯,重塑了我们的认知。从第二周第二天开始,我就不再服用助眠药物,入睡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这次的训练治疗,让我对睡眠有了新的认识,也不再对失眠恐惧。通过杨老师系统全面的分析指导和科学合理的建议,整个人有了活力,坚定信心,一定能战胜失眠。
赵大姐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适合对象:
1、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
2、有不良的睡眠习惯和睡眠信念者;
3、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主要与睡眠相关;
4、晚上紧张,担心睡不着,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无法控制者;
5、条件性觉醒者,如躺上床就精神者;
6、不能或不宜服药(备孕、共病某些躯体疾病);
7、不愿意服药(过度担心药物副作用);
8、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9、焦虑抑郁治疗后残留失眠;
10、长期服安眠药无法戒断。
治疗开展形式: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认知治疗、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正念冥想练习,睡眠卫生教育,放松疗法等等。
医院睡眠健康中心
将于10月26日开诊!
睡眠健康中心依托我院知名脑病专科精神卫生科及神经内科,同时整合心内科、呼吸内科及耳鼻喉科、普外科、营养科等相关科室,组建多学科诊疗专家组,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中心拥有进口睡眠监测设备8台,先进的量表评测系统及植物神经检查设备,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测评。
?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可连续同步记录睡眠中的生物电变化和生理活动,进行睡眠医学研究和睡眠疾病的客观诊断,可用于失眠、多梦、睡眠行为异常、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等疾病的诊断。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全面的睡眠非药物治疗,是一种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长期疗效往往优于药物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失眠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无痛、无创、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的神经调控技术。用于焦虑症、抑郁症、帕金森病、慢性疼痛、睡眠障碍、脑血管病、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耳鸣、癫痫、二便障碍、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训练目的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并且受试者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适应症:失眠、焦虑症、抑郁症、帕金森病、强迫症、儿童多动症、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局部肌肉痉挛、抽动、不全麻痹等。
地点:医院精神卫生楼2楼睡眠健康中心
-
更多精彩:
一年万人,这种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因!救治专线一定要记住...
接地气!手术直播、中外专家登台、多人参会、22万人在线观看,学术会还可以这么开?
孩子厌学、适应力差~~怎么办?名医讲堂为你支招!
审核/标题:王保中
资料来源:脑功能科马芹颖、杨林霖
文字/编辑:武珊珊
崇德精术博医济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