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痛苦是相同的,病因却各不相同治

悦读中医只做中医精品阅读小编导读

最近,小编又开始遭受失眠的折磨,非常痛苦。无独有偶,后台最近也有一些粉丝要求出一些治疗失眠的文章。冬天了,动物都开始冬眠了,为什么我们反而睡不着呢?抱着自救也救人的心态,小编找到了道少斋主人毛老师的临床经验,才发现同样的失眠,却也需仔细分辨、捕捉差异,才能药到病除啊——

失眠案

罗某,女,32岁,长沙市雨花区人。门诊病历。

年3月28日首诊:失眠4个月,大便溏,疲乏,纳可,四肢不温。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

中医诊断:不寐。

病机:心脾两虚。

治法:补心健脾,宁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白参10g,远志6g,石菖蒲10g,生龙骨(先煎)30g,法半夏10g,夏枯草10g,酸枣仁20g,茯神15g,炙甘草10g。7剂。

辨治思路详解:

患者失眠,兼见大便溏、疲乏等脾气亏虚症状,当断为心脾两虚,故治以补心健脾,宁心安神。方以安神定志丸加减,药用白参补益心脾之气,远志、石菖蒲入心宁神,酸枣仁、茯神养心安神,龙骨重镇安神,更以法半夏、夏枯草交通阴阳。

年4月2日二诊:寐安,大便溏好转,仍有疲乏,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较前有力。

上方加合欢皮10g,黄芪20g。7剂。

辨治思路详解:

药已中的,再加合欢皮增强安神之功,增黄芪以益气。

按语:

失眠的病机总在于阴阳不交。夏枯草配半夏治疗失眠,源自《内经》十三方之一的半夏秫米汤方。夏枯草生发于春,枯于夏(秫米亦如此),随阳升而长;半夏生于夏,而枯于冬,随阴升而生,二者相伍,正好应了一年四季的阴阳交替,配在一起是最好的交通阴阳的药对。《冷庐医话》卷三引《医学秘旨》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将半夏、夏枯草二药合用治疗失眠症古之记载很多,《重庆堂随笔》谓夏枯草“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本经疏证》亦谓其能“通阴阳……治不眠”。《重订灵兰要览》谓:“……不寐之证……椿田每用制半夏、夏枯草各五钱,取阴阳相配之义,浓煎长流水,竟覆杯而卧。”

此案用药与病机环环相扣,故取效佳。

胸热汗出失眠案

黄某,女,71岁。长沙人。门诊病历。

年6月9日初诊:冠心病史20余年。诉每晚2时醒来感心中热,胸口汗出,其后难以入睡,疲乏,纳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既往于他处就诊,服用清热化痰之温胆汤以致腹泻。

西医诊断:冠心病。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

病机:气虚发热。

治法:益气升阳,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白参10g,黄芪30g,升麻5g,柴胡5g,白术10g,陈皮10g,当归10g,茯苓15g,法半夏10g,夏枯草10g,栀子10g,淡豆豉10g,炙甘草10g,浮小麦10g,大枣10枚。7剂。

辨治思路详解:

《素问·调经论》说:“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患者纳差,疲乏,食寒物则腹泻,脉沉细,提示中焦脾胃气弱,气虚则阴火内生,上熏于胸,故见胸中热,虚火蒸津外泄,故见胸汗。其治之法当遵李东垣“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之法旨,故方以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甘温除热,加法半夏、夏枯草交通阴阳以安神,佐栀子、淡豆豉清胸中烦热,合甘麦大枣汤益阴养神。

年6月16日二诊:疲乏、心冲热好转,仍2时醒后而不能入睡,胸汗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白参10g,黄芪30g,升麻5g,柴胡5g,陈皮10g,白术10g,黄芩10g,茯苓15g,栀子10g,淡豆豉10g,浮小麦10g,麻黄根10g,法半夏10g,夏枯草10g,炙甘草10g。7剂。

辨治思路详解:

疲乏、心中热好转,益气升阳似乎有效,守前法再观,加黄芩增其清热之力,用浮小麦、麻黄根收敛止汗。

年6月23日三诊:舌边溃疡,夜间2时醒而难入睡,心中烦热,胸汗,持续半小时收汗,胸中烦热自解。舌质干少津,苔薄黄,脉沉细。

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白芍30g,炙甘草10g,夏枯草10g,酸枣仁20g,川芎10g,知母10g,茯神10g,生地黄15g。7剂。

辨治思路详解:

两诊而效不佳,当重审病机。从定时发病入手,1~3时为十二经气血贯注足厥阴肝经之时,舌干少津,脉沉细,提示阴亏,阴虚不能敛阳,肝主升,肝阳上升,致阳出于阴,故2时醒;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肝阴亏虚,虚火内生,循经上扰,故胸中热、口腔溃疡;阴虚火旺蒸津外泄故汗出。治以小柴胡汤调和肝胆经气,使阴阳调和;以酸枣仁汤加生地黄养肝阴、降虚火、安心神;佐夏枯草交通阴阳以安神。

年6月30日四诊:心中热大减,稍有胸汗,上症明显好转,舌边溃疡愈合,寐可,大便日3~4次,质可,纳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加淡豆豉10g,栀子10g。7剂。

辨治思路详解:

业已大效,药中病机,加栀子豉汤清上扰胸中之虚热。10月因它病就诊,言服上方后病数月未发。

好·书·推·荐

《步入中医之门6》

本书是毛以林主任医师(道少斋主人)近几年临证诊治疑难病医案实录。全书共20讲,与一般医家经验集写法有所不同,本书以病案讲解为主轴,详细阐述了诊治疑难病证的辨证思路、用药心得、诊治得失及个人经验。逐诊讲解处方用药的加减技巧、选方转换的理论依据,以及临证必须掌握的中医基本知识和诊治技能,对临证如何诊治疑难病有着非常好的启迪作用。读是书,必将受益匪浅,并能提高临床水平。本书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扫描







































白癜风的症状
专科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xgyy/8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