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由于天冷,人们的活动量也相对较小,很多人都发现自己时常出现失眠的症状,医院睡眠心理中心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蒋成刚表示,失眠的发生除了受气候影响之外还和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环境、生物钟习惯、躯体疼痛等等,并且很大程度上还可能与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有关。那么,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如何才能睡个好觉呢?
门诊案例》》
恐惧患癌每日焦虑难眠
魏医院消化内科推荐到蒋医师门诊就诊的一名患者。短短2个月的时间,医院进行胃镜检查高达10次,查出的结果都是一切正常,但这样的结果似乎并没有让魏先生安心。消化内科为魏先生诊断的医生怀疑魏先生可能有“心病”,于是推荐他到睡眠心理中心和蒋医师沟通一下。
在问诊中,蒋医师揭开了魏先生“强迫症”的谜题。原来,魏先生童年和其父亲感情非常好,但父亲却不幸罹患胃癌去世,这个巨大的打击让儿时的魏先生蒙上了巨大的阴影,随着年岁渐长,他越来越担心自己会跟父亲一样患上胃癌,医院就诊。魏先生还告诉蒋医师,近段时间晚上总是睡不着,失眠又早醒,蒋医师认为魏先生的焦虑情绪可能是失眠的很大部分原因,而长期失眠又加剧了焦虑,导致“心病”愈演愈烈。
胸闷、心慌孤独和不安让她整夜失眠
今年45岁的杨女士最近痛苦不已。胸闷、心慌加上长期的失眠让她每天都倍感煎熬。她告诉蒋医师,自己的丈夫事业有成,而自己是家庭主妇,长年在家相夫教子。而最近丈夫时常晚归,一个星期往往都说不上几句话,长期压抑、无处倾诉的杨女士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每天都寝食难安。
权威解析》》
连续一周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建议就医进行睡眠指导
蒋医师表示,冬季寒冷,体温和被子厚度相关的因素都可能造成入睡困难、夜间惊醒,而焦虑、抑郁的情绪更容易引起失眠的发生。医学上界定,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一周出现3次或以上持续3个月,则视为需要进行治疗的失眠症状。但蒋医师建议,如果连续一周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医院心理门诊就医,因为早期的介入对失眠症状的调节有极大的帮助。
初始治疗推荐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而非药物治疗
蒋医师介绍,目前针对失眠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还有非药物治疗,而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为非药物治疗的首选,蒋医师建议所有患有慢性失眠的病人都接受这一疗法,而如果单采取这一疗法失败后,再考虑是否联用药物治疗。
这一疗法主要分为8个周期的治疗,分别有睡眠教育、刺激控制、睡眠限制、认知调整、睡眠卫生等几部分的治疗。“在国外,常常需要8次的沟通与交流。但在平时门诊中,只需要2~3次的交流,就足以可以把这些核心方法教授给患者。”蒋医师说。
失眠的人要有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首先,失眠的人应有以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或许不经意间,正是自己这些不良的习惯,让失眠长期持续。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需要做到11点:1.保持规律的睡眠节律;2.睡前不饮酒;3.不要强迫自己睡;4.午餐后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等);5.卧室应干净、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6.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尽量将运动安排在下午或睡前4~5消食;7.睡前1小时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书籍、影视作品;8.不要空着肚子睡觉;9.睡前处理好自己的焦虑;10.睡前避免看发光的屏幕,比如手机和电脑;11.晚上不看时钟。
学习认知调整
蒋医师表示,许多失眠的患者,常常是由因失眠引发的过度担心和焦虑导致的,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俗话说“眼睡心先睡”,头脑的焦虑会激活身体,更难以入睡。失眠患者常常会有许多对失眠灾难化的想法。同时,失眠患者往往会有许多侵入性的想法,似乎控制不住,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都会浮现在脑海中。此时,就需要将注意力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