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标题是废话,芸芸众生皆有求生欲,发自内心不怕死的人怕是万中无一,只要想起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会永恒的失去意识,万念俱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一丝恐惧。
为了排解这种恐惧,人们迫切需要对死亡有一个解释,而且最好是听起来不那么让人害怕的解释,于是各类宗教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有说死后上天堂下地狱的,有说转世投胎的,有说成佛成神的,有说羽化升仙的,无论结局是好是坏,总之死去后的“你”还存在,哪怕是去地狱吃苦也比什么都没了强一些。
越是老年人,信教的比例越高,自小接受无神论教育长大的我以前觉得那是愚昧,现在想来这些老人里面,恐怕有很大一个比例是希望通过宗教来获得面对死亡的勇气。
我年少时也很害怕死亡,经常晚上躺床上为这事愁的半夜失眠,大概也是今年初的时候我读了一些文章,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感悟,总结出了一套能说服自己面对死亡的理论,或者说是自我催眠吧。今晚借着夜报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也时常受此困扰,不妨听我一言。
首先我想要建立一个概念,叫做“死亡成本”。
有句名言: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没毛病,但是每个人因为死亡造成的损失是不一样,秦始皇晚年费劲心机寻访仙药,因为他死后失去的是整个天下,这个成本太高昂了。而天桥下的流浪汉即便死去,失去的也不过是多几年的残羹剩饭和餐风露宿。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留恋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死亡成本不一样。
我们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无论有多少压力和挫折,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很多值得去珍惜的东西,比如慈爱的双亲,比如和睦的妻儿,比如自己奋斗30年才坐稳的官位,比如抽屉里那三本房产证,比如银行里攒到7位数的存款,比如买来才开了不到公里的新座驾,比如刚开始同居的妹子,比如下载了还没看的小电影……这么多成本,当然不舍得死。
诸位可有想过,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自杀的人?
比如贪腐落网的官员,事业破产的商人,被分手的失恋者,不少人都选择了自尽,说白了就是下决心的那一刻,他们的死亡成本很低,尤其是活着的痛苦大于值得留恋的美好,死亡成本甚至是负的,此时面对死亡何惧之有?
布拉德皮特演的《狂怒》里面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刻,美国兵开着坦克中了德国兵的燃烧弹,一名美国兵浑身是火从坦克里爬了出来,一边凄厉的惨嚎,一边迅速在身上摸出手枪,直接把自己脑袋打爆。他如果让战友帮忙扑灭身上的火,迅速送到后方医治还是有可能活下来,但肯定会遭受巨大的折磨,并且余生皆痛苦,这名士兵就是在那一瞬间快速计算了自己的死亡成本,选择自杀。
所以这就是我的结论,只要死亡成本够低,人是不怕死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网友会不爽,好吧,就算楼主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死亡成本又不低,难道还能强行降低?
嗯,你现在风华正茂,当然舍不得死,但你有没有计算过自己风烛残年时的死亡成本呢?我假想过80岁时的我,大抵是这样的:
慈爱的双亲,多半已经没有了。
白头到老的妻子,要么先我一步,就算没走也是行将就木。
孩子们?独立成家,早都出去过了,我若挂了倒是减轻他们负担。
奋斗40年爬上去的官位,(假如我有的话)20年前就还给党了。
三本房产证,年轻时讲究体面,追求生活质量,都这年纪了还在乎豪宅?
银行里7位数的存款,可以买北京8环边上的一个厕所。
新车?70+老年人禁止开车。
妹子,小电影?呵呵,我前些天看到有个86岁老人嫖娼的新闻,挺羡慕大爷的,但我估计我那时多半是嫖不动了。
描述那么多,你们明白我的意思了嘛?因为岁月流逝你会一点一点老去,当你发现你连5分钟前看过的电视内容都想不起来,当你发现大小便有时都会控制不住,当你哆嗦的手连牙刷都拿不稳,你会一点点的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逐渐放弃你所珍视的,你所留恋的美好,这里面包括你的健康、你的亲人、你的财富、你的虚荣、你的欲念、你的一切。
死亡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会一点一点降低,你对死亡的恐惧也会一点一点的降低,到最后那一刻,你对它的到来就没那么害怕了。如果在次之前你已经多年病痛缠身,生活毫无质量可言,甚至在那一瞬间你会感到一丝解脱。
以上就是本人自我说服的过程,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接下来中秋节几天我也要给自己放假,不一定有夜报,至于股评周日晚上再说。
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