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既可防病,又可调理疾病

白癜风中医疗法 http://m.39.net/pf/a_4652377.html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

这些记载和论述,说明了艾灸既可防病,又可调理疾病。艾灸根据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引起的不同症状,能使人全身表面皮肤红润,毛孔扩张。让药物迅速进入人体,循经而行,内达脏腑,由表及里产生效应,起到疏通经络、温补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排寒袪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助睡眠、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

一、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调理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二、行气活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三、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调理。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调理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四、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五、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六、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坚持艾灸,可带来五大改变

一、艾灸改变气血

《医宗必读·医论图说》——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而艾灸有温通效应,温指温热,通为通达之意,可行气活血,活跃脏腑气机。《灵枢?·刺节真邪》云:“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神灸经纶·说原》云:“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都是指艾灸的温通效应。通过局部灸、循经灸、对症灸等,温热灸力刺激作用于特定穴位,可改变各种气血壅滞,气血不畅的情况。现代研究同样佐证,艾灸调理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故艾灸可改变气血,气血营和,相互滋养,百病不生。

二、艾灸温通经络

经络就像身体里的道路,贯通全身,运行气血,保持一个人活力,地位险要。但随着年龄增长,经络的作用会越来越弱,不再通畅,无法及时运输气血营养,这是生命不可逆转的进程。无法逆转,但不代表不能延缓,艾灸便具备温经效应。丹溪曰:“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寒则气收。”《灵枢?·刺节真邪》曰:“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此“火调”主要是指艾灸的温经效应,温经效应应用广泛,艾灸时出现的许多灸感也是这个原理,有艾灸习惯者,经络往往得到改善,比同龄人更加精神满满。

三、艾灸延缓衰老

人上了年纪后,除了表面的各种皱纹之外,脏器也会老化,而老化的直接表象是各种内脏下陷。伴随的结果是脏器功能衰弱,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容易久泻、久痢、头晕昏,经脉陷下等。

《灵枢?·禁服》云:“陷下者,故宜灸之?”;

《灵枢·官能》云:“经陷下者,火则当之”;

《伤寒论》云:“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艾灸的温升效应,升阳举陷,升位固置,升清降浊,有助于缓解身体的这种老化现象。

四、艾灸改变体质

现代人各种虚,阴虚阳虚,血虚气虚,脾虚肾虚等等。实则都可以归结为体虚,体质虚弱,使得身体各个部位发出抗议。虚则补之,补具有补助、补益、补充等含义,艾灸恰好又具备温补效应,这是艾灸最重要的效应之一。机体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的虚弱不足,均可通过艾灸温补,扶阳补气、滋阴生血。艾灸的温补效应,是艾灸预防疾病的基础,千百年来行之有效,被人们广泛应用,经久不衰。

五、艾灸改变阴阳

中医认为,健康的人除了气血充足外,阴阳一定是平衡的,一个不健康的人,必定是阴阳不平衡的。人体无阳则阴不生,无阴则阳不长。艾灸以温热而鼓舞阳气,以促阴生,以滋阴液。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无法保持阴阳调和,常使阴阳失衡,衍生疾病,这时可通过艾灸的温润效应加以调节。

《针灸聚英》云:“骨蒸劳热,灸四花穴。”

《灵枢》云:“阴阳俱虚,火自当之。”

阴盛于阳,艾灸可产生滋阴生津,促进津液布散等作用;阳盛于阴,艾灸也能益气阳,振奋气机,散湿滞,除阴霾,布津液,利津生;或是阴阳皆虚;如阴阳两虚,更加适用于艾灸以温润之。自古扶阳有三法:第一为灼艾,第二为丹药,第三为附子。灼艾即艾灸。艾灸是中医主流疗法中唯一有物理和药理综合疗效的自然疗法,艾灸时释放的近红外线穿透力,能将艾绒中有效成份输送到脏腑和病灶之处,加上火本属阳,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最有效的方法。“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于艾灸的作用,现在已被广泛运用与医学各科领域,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不错的特效。因此,无论老幼、不分是否患有疾病,均是艾灸的适应人群,所区别的是具体的灸法和穴位处方的不同。

好物推荐(1)

很多人胡吃海喝,不重视清理肠道垃圾,吃进去的与排出来的不成正比。久而久之,内毒积聚出现肥胖、便秘、口臭、头昏、乏力、皮肤暗沉、色斑、月经不调、乳腺问题、生殖系统功能异常、失眠、抑郁、焦虑......

消食通,调节脾胃运化功能,排肠道湿毒,适用于脾虚,痰饮、水湿、浊毒内停者,属于内毒聚积的都可用。

好物推荐(2)温阳化湿丹(协定处方,内部使用)温补阳气,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是补肾阳、助命门、启动生命能量的灵丹。尤其是对手足不温、特别怕冷之人,以及夜尿频繁者,吃过温阳化湿丹之后会得到明显改善。另外,对于宫冷、宫寒引起的痛经,吃温阳化湿丹一个月,通常不再会痛经。本平台是北京严浩翔中医药研究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xgyy/10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