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失眠不仅仅影响正常休息,而且让人白天没有精神应对工作和学习,长此以往,会导致精神类疾病。郭士魁对治疗失眠有独到见解,现分享如下。
失眠,《内经》谓之“不寐”、“不得卧”,郭士魁老中医治疗失眠在临床上可分为八种类型。
一、心肾不交型素虚或久病,致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盛,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治以清心宁神,方以交泰丸加减。药用:黄连10g,肉桂3g,黄芩10g,茯苓10g,生地12g,泽泻12g,莲子心6g,其中黄连清心泄火,肉桂启发肾阳之气,引火归原,使肾气不外溢。
二、阴虚阳亢,虚烦不寐型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或阴虚阳亢扰动心神,神不安宁以致不寐。常用酸枣仁汤加减:茯苓12g,川芎10g,甘草10g,柏子仁10g,知母10g,酸枣仁15g。其中知母滋阴清热,使相火不致妄动,枣仁、茯苓宁心安神。三、心脾两虚型多由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思虑劳倦太过,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
《类证治裁·不寐》亦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常用归脾汤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白术10g,黄芪15g,茯神12g,党参10g,木香10g,甘草10g,远志6g,炒枣仁15g,当归12g,龙眼肉12g。
四、胆热或痰热内扰型多由情志不遂,疏泄失职,生痰化火,内扰心神所致。临床心烦易惊,少寐多梦,口苦呕恶。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宜温胆汤加减。
陈皮10g,半夏10g,竹茹10g,枳壳10g,远志10g,胆南星10g,菖蒲10g,甘草10g。郭老认为:胆经不宜热,清热只用竹茹,即可以达到清热安眠的作用,肝胆相表里,胆热又多为虚火,因而治疗只使胆温而不能使胆寒。
五、心肝火旺型常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所致。火热内扰,神魂不安,可见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安神,方用四物安神汤加减。当归12g,川芎12g,白芍10g,熟地12g,栀子10g,何首乌10g,竹茹10g,黄连10g,乌梅6g,枣仁15g,鸡血藤15g。六、心阴血亏虚型常由久病耗损阴血,或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暗耗阴血所致。阴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则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眩晕,舌淡红,脉细或数。宜用补心丹滋阴养血安神,药用:党参12g,远志10g,玄参12g,丹参15g,茯苓10g,桔梗10g,天门冬12g,麦门冬12g,当归12g,枣仁15g,五味子10g,生地10~15g。七、心火偏亢、阴血不足型本证乃由心火制盛灼伤阴血,致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心为君火之脏,生之本,神之居,血之主。张景岳云:“寐本乎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安,神不安则寐不安。”
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火盛则神动,神动则神不守舍,故见失眠;神气失守则心中空虚,怏怏动摇、不得安宁,故见怔忡。心火内炽灼伤胸膈故见胸中烦热,阴虚则内热,故见舌红脉细数。治以清热养血安神。
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减,药用:黄连10g,枣仁15g,当归10g,甘草6g,生地12g。方中黄连苦寒清心除烦、泻热安神;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如合并有心脏器质性病变,常合用补心丹、归脾汤以加强养血安神之力,其中兼有脉结代者,多用补心丹,血虚明显者,用归脾汤。
八、肝肾阴虚型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虚热内扰,心神不安,故失眠多梦,筋脉失养,故腰膝酸软无力。此证可见于更年期之不寐。血虚肾亏明显者宜用归脾汤合二仙汤加减。药用:党参12g,当归12g,仙茅12g,黄柏12g,知母10g。患者,男性,42岁,年11月1日初诊。病史:烦躁失眠,周身感觉异常有九年余,于年5月一次午睡后感到面部发热,四肢麻木,曾在当地服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无显效。
10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多次住院治疗无效,仍然失眠烦躁,坐卧不宁,胡思乱想,胆战心惊,胸闷气短,腹胀纳差,大便不爽,有时情绪不易控制,时有遗精而来我院治疗。检查未见异常,舌尖略赤。苔白厚,脉弦数。
诊断:百合病。辨证:证属肝胃不和,虚热内扰,心烦不寐。处方:百合地黄汤合温胆汤加减。药用:百合18g,知母10g,地黄12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2g,枳实6g,竹茹6g,甘草6g。11月12日二诊:上方进十剂后唯睡眠略有好转,但时好时坏,烦躁不安,精神不易集中,腹胀。前方加厚朴6g,大黄6g。两剂后二便通畅,腹胀减轻,情绪时好时坏,但失眠有时加重,嘱服10剂。12月3日四诊:仍有轻度腹胀便少,睡眠不佳,余有进步,舌尖略红,苔薄白,脉弦。予以桃仁梦醒汤治之。处方:红花12g,广木香12g,桑白皮6g,大腹皮12g,菖蒲12g,远志6g,柏子仁6g,当归10g,大黄6g。12月6日五诊:前方进3剂,病情明显好转,大便通,腹不胀,夜能入寐,仍有时不实,情绪正常。上方再进5剂,病情稳定,唯大便略干,眠不实。再以上方加郁李仁12g,远志改10g续服,巩固疗效。
以上来源:现代名中医精神神经疾病治疗绝技
中医外治失眠6法失眠在《内经》中被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文中认为引起失眠的主因有两种,一是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入寐。
临床上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多种,穴位敷贴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外用药物刺激穴位达到诊疗效果的一种特色疗法,以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相结合,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不易产生依赖性。
下面介绍的这六种治疗失眠的穴位敷贴法,简单实用,希望对您的诊疗有所帮助。
一诊断要点1、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主要穴位1、三阴交
小腿内测,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2、神门
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端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3、涌泉
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
三敷贴介绍1、萸桂散
吴茱萸、肉桂各等份。
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临睡前取药粉10g,调酒炒热敷于两侧涌泉穴;取药5g调蜂蜜为软膏,贴敷于一侧神门、三阴交。每天换药1次,左右侧穴位交替使用。
导热安神。
失眠。
2、安神膏
炒枣仁、丹参、夜交藤各等份。
上药共研细末,以蜂蜜调成膏状备用。
取药膏适量,于临睡前敷于神门穴(双)上,外以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
养血安神。
失眠。
3、六味安神膏
紫丹参、白芍、夜交藤各15g,朱砂8g,酸枣仁、远志各10g。
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临睡前取本散15g,以童尿适量调和成糊状,外敷于肚脐处,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活血养阴,宁心安神。
失眠(心脾两虚型)。
4、菖砂安神膏
朱砂50g,石菖蒲50g。
上药共研细末。蜂蜜50g炼至滴蜜成珠时,加入药粉及二甲亚砜适量混匀。
取膏制成花生米大药饼,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外加包扎固定,并按摩3-5min,以穴位有热、胀感为止。每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清心安神,化痰开窍。
失眠(阴虚火旺型)。
5、珍珠散
珍珠粉、紫丹参、硫黄各10g。
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每晚睡前取本散1g,填入脐窝中按紧,外用胶布固定。再取药粉适量,醋调敷膻中、气海穴,外用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至愈为止。
养血安神。
失眠(心胆气虚型)。
6、贴敷方
①五味子、酸枣仁各等份;②黄连15g,肉桂5g。
上二方各共研细末,分别装瓶备用。
方①取药末少许,置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脚后敷贴于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次晨除去,连贴3-5天。方②每次取适量,用米醋调成稀糊状,贴敷双足心涌泉穴,外加包扎固定。每晚一换,连续3-5天。
①养心安神;②交通心肾,引热下行。
①失眠;②心烦不寐。
四安全提示如对敷贴有过敏现象,即刻取下,用清水洗去药粉即可。
本文由基层医师公社整理自《内科常见病的中医特色护理》
失眠怎么办?预防失眠最有效的六种方法失眠疾病是好多人的“噩梦”,不失眠就成了这些人最大的追求。有不失眠的方法吗?
一多按摩睡前不妨进行自我按摩,如按摩头皮可起到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松弛神经,消除疲劳,改善头部营养和氧气供应之功效,这对防治白发、脱发均有良好效果。
按摩脸部有助于除去皮肤陈旧老化的角质层,加速新陈代谢。按摩腹部有助于胃肠消化及脂肪的代谢,预防腹部“发福”,每次按摩花时不多,日久必见效。
二选好床首先是床的高度应略高于人的膝盖,理想的垫物最好是硬板床上铺以软硬适中的床垫,这样,可保持人体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保证睡眠舒适。
三用好枕人的颈部是人体最柔弱的地方,枕头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颈部肌肉的自然放松,因此,枕头只能使头部比身体稍高一点即可,高度控制在9—15厘米为宜。
四暖好足睡前用热水洗脚,可促进足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足部穴位较多,热水的刺激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是患有失眠和足部静脉曲张者,用热水洗足也能减轻症状,易于入睡。
五盖好被睡眠要暖和才香甜,但被子不能太厚太重,否则会使身体处在一定的压力之下,有碍人体放松休息。另外,睡眠时忌穿紧身衣裤,否则会影响睡眠。
六补足水人在夜间入睡后会因呼吸、排尿、出汗等失水而导致血液粘滞度升高,故起床前是脑梗死发生的高危时间,因此,床前应备有水,在夜间醒来和早晨起床时及时补充水分,这样能起到保健和防病的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