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睡眠?
睡眠的英文是:Sleep,即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中时,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科学提高睡眠质量,是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保障。
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是恢复精力所必需的休息,我们的大脑有专门负责进行睡眠与觉醒管理调控的系统,种类繁多的神经元各司其职,保证机体拥有正常的睡眠与觉醒节律。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保证取得高度生产能力的条件。
睡眠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愉快状态,与觉醒状态相比,睡眠的时候人停止了与周围环境的接触,自主意识消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下降。机体的生理代谢活动表现出一种较为安静的状态,例如骨骼肌肌肉张力的降低,神经反射的减弱,体温下降,心率减慢,血压也随之轻度下降。同时伴随胃肠道的蠕动明显减弱。
虽然,这时候看上去人是静止的,被动的,但如果在一个人处于睡眠状态进行脑电图的监测,我们便会发现,此时脑细胞发放的电脉冲并不比觉醒时减弱。这证明我们的大脑并未休息。正如一座夜间的蜂房,外表看上去蜜蜂都已归巢休息,但实际上所有的蜜蜂都在为酿造蜂蜜而通宵达旦地忙碌。
失眠的定义与分类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表现为人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失眠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
失眠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三种类型。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眼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
继发性失眠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近年来提出共病性失眠(白癜风早期症状北京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