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诊断与治疗年BAP共识声明

日前,国际权威精神药理学机构——英国精神药理协会(BAP)对其年发布的失眠、异态睡眠及昼夜节律障碍共识声明进行了更新,旨在反映近年来睡眠障碍领域的新证据及新理念,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更新后的共识声明于7月4日在线发表于BAP官方期刊JournalofPsychopharmacology。以下简要介绍失眠诊疗的核心图表及临床要点:

核心图表

表1失眠的诊断

表2失眠的简易治疗流程

理想助眠药物的特征

快速吸收

快速诱导睡眠

作用持续整晚

诱导「正常」睡眠模式

无残留效应

作用机制具有特异性

过量安全性良好

无反跳性失眠现象

无依赖潜力

无耐受潜力

无导致共济失调的潜力

与其他药物或酒精无相互作用

无呼吸抑制效应

不影响记忆

已知、未知与建议

一、失眠患病率

我们已经知道的:

▲由于所使用的失眠定义不同,失眠障碍的患病率数据也存在出入。(Ia)

▲对于不同年龄而言,具体失眠症状的患病率有所不同。例如,随着年龄的增加,夜间觉醒次数增多,而针对非恢复性(nonrestorative)睡眠的主诉减少。(Ib)

▲女性失眠障碍的患病率为男性的1.5-2倍。(Ia)

▲失眠障碍是一种慢性病,很多患者的病程超过2年。(Ib)

▲所有获得诊断的失眠障碍患者中,约一半共病至少一种精神障碍。(Ib)

我们尚不知道的:

△睡眠导致显著痛苦的比例有多高?

△失眠症状持续时长对痛苦的影响有多大?

二、失眠的成本及后果

我们已经知道的:

▲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损。(Ia)

▲对于既往罹患慢性失眠的个体而言,其日后新发抑郁及原有抑郁复发的风险升高。(Ia)

▲对于经客观指标评估发现睡眠时长短的个体而言,其罹患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风险升高。(II)

▲失眠患者工作时缺乏产出、缺勤、工伤及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升高。(II)

我们尚不知道的:

△有关失眠患者事故风险升高的报告中,药物及共病作为潜在混杂因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针对失眠的治疗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纠正情绪、代谢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标志物,或在临床层面上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三、失眠的心理治疗

我们已经知道的:

▲以个体或小组形式开展时,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可有效治疗失眠。(Ia)

▲基于数字技术以线上/移动端形式开展时,CBTi可有效治疗失眠。(Ia)

▲短期治疗慢性失眠时,CBTi的疗效与处方药相当,且获益可在积极治疗结束后得到良好的维持。(Ia)

▲CBTi治疗后的慢性失眠症状改善介导了总体精神症状、幸福度及生活质量的改善。(Ia)

我们尚不知道的:

△CBTi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有哪些?

△助眠药物能否增强CBTi的疗效?若能,发生于何种情境下?

四、失眠的药物治疗——短期

我们已经知道的:

▲GABA能正性变构调节剂(PAMs)可有效治疗失眠。(Ia)

▲半衰期较短的助眠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如不良事件及宿醉效应)较少,严重程度也较轻。(Ib)

▲针对55岁以上失眠个体,褪黑素缓释剂型可改善睡眠潜伏期及睡眠质量。(Ib)

▲苏沃雷生(Suvorexant)可有效治疗失眠。(Ia)

▲极低剂量(3mg及6mg)的多塞平可有效治疗失眠。(Ia)

我们尚不知道的:

△停用助眠药物后,失眠症状的改善能否持续?

△使用助眠药物治疗能否降低日后的抑郁风险?

△哪些失眠患者使用助眠药物有效?哪些无效?

推荐:

1.处方助眠药时,医师需考虑疗效、安全性及药物的作用时长。(A)

2.其他需要考虑的潜在因素包括:患者既往使用该药的疗效或不良反应,以及物质滥用或依赖史。(D)

五、失眠的药物治疗——长期

我们已经知道的:

▲失眠常长期存在,临床上失眠患者常长期使用助眠药物。(Ib)

▲研究显示,使用艾司佐匹克隆、唑吡坦、雷美尔顿(ramelteon)1年,依赖(耐受/戒断)并非不可避免。(Ib)

▲间断给药或可降低耐受及依赖风险。(Ib)

我们尚不知道的:

△如何预测患者所需要的助眠药物治疗时长?

△如何及何时停用助眠药物?

△如果长期使用助眠药物,应每晚给药还是间断给药?

△门诊如何识别那些滥用助眠药物风险较高的患者?

△助眠药物是否影响失眠及相关疾病的病程?

推荐:

1.只在患者明确拥有临床适应证时使用助眠药物。(A)

2.一般而言,助眠药物应缓慢减停。(A)

3.减停助眠药物期间,使用CBTi有助于改善患者转归。(A)

六、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失眠

我们已经知道的:

▲针对失眠,三甲丙米嗪、曲唑酮及帕罗西汀拥有有限的疗效证据。(Ib)

(Thereislimitedevidenceforefficacyoftrimipramine,trazodoneandparoxetineininsomnia)

▲传统抗抑郁药可广泛影响脑内受体,宿醉效应的持续时间较传统助眠药物更长。个体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升高,尤其是抗抑郁治疗早期。(Ib)

我们尚不知道的:

△抗抑郁药治疗失眠时,其疗效可维持多长时间(尤其是考虑到此类药物常长期使用)。

△抗抑郁药治疗失眠时,其疗效与获批治疗失眠的药物相比孰优孰劣。

推荐:

1.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失眠时应结合药理学知识。(A)

2.当患者共病心境障碍时,考虑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失眠。(A)

3.警惕三环类抗抑郁药的过量毒性,即便是以低单位剂量(lowunitdoses)处方时。(A)

七、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失眠

我们已经知道的:

▲DA-5HT受体拮抗剂,尤其是奥氮平及喹硫平,可改善健康受试者的睡眠。(Ib)

▲喹硫平、齐拉西酮及鲁拉西酮可改善一过性失眠模型的睡眠。(Ib)

▲开放标签下使用时,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的睡眠连续性。(I)

▲喹硫平治疗后,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改善幅度很小。(IIb)

▲由于受体效应广泛,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失眠时常出现副作用。(I)

我们尚不知道的:

△抗精神病药治疗失眠时,其疗效与获批治疗失眠的药物相比孰优孰劣。

建议

由于抗精神病药的药理效应复杂,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失眠时常出现副作用,另有一些有关滥用的个案报告。综合考虑,抗精神病药并无作为一线失眠治疗药物的指征。(D)

八、抗组胺药治疗失眠

推荐:

1.选择性抗组胺药多塞平(极低剂量)可有效治疗失眠。(A)

2.精神科及初级保健环境下,非选择性组胺能拮抗剂治疗失眠的角色有限。(D)

抗抑郁药如何影响睡眠?

临床必备

文献索引:WilsonS,AndersonK,BaldwinD,etal.BritishAssociationforPsychopharmacologyconsensusstatementonevidence-basedtreatmentofinsomnia,parasomniasandcircadianrhythmdisorders:Anupdate.JPsychopharmacol.Jul4:.doi:10./0.[Epubaheadofprint]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smcs/9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