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我们打开
《中医药健康读本》
看看应该如何调理
失眠伴焦虑、抑郁的成因
失眠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常为精神因素(过度兴奋、忧虑、悲伤、紧张,并且长期不能调整正常)、躯体因素(身体疼痛、酸胀、怕冷等任何不适)、药物因素(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可导致失眠,如减肥药苯丙胺等;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戒掉,也会出现戒断症状——睡眠浅,噩梦多;茶、咖啡、可乐类饮料等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碱,长期晚间饮用可引起失眠;酒精干扰人的睡眠结构,使睡眠变浅,一旦戒酒也会因戒断反应引起失眠)、大脑器质性病变(如帕金森等病)等。
失眠症患者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反过来,这两者也可以加重失眠。总之,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当然,焦虑症和抑郁症也有其他病因,比如说遗传因素、性格特点等。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才能维持正常睡眠,反之,阴阳失调,气血失衡,则脏腑功能正常,出现失眠。而抑郁症、焦虑症在中医看来,就是由于心神失调,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衡所致。
失眠、焦虑、抑郁的表现
失眠症临床表现: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梦多,尤其是噩梦,频频从噩梦中惊醒;对声音或灯光敏感;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失眠日久会伴有焦虑、或抑郁,甚至发展成焦虑症或抑郁症。
焦虑症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常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其紧张或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许多身心疾病可呈现焦虑抑郁症状,医院做好检查和进行相应的心理测定工作,排除继发性焦虑、抑郁反应的各种原因,明确诊断,是焦虑症和抑郁症合理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先决条件。焦虑和抑郁是一种正常人常见的情绪反应,事出有因的焦虑抑郁情绪,不能视为疾病。许多病人患病后出现疾病心理反应,亦可以呈现严重焦虑情绪,必须正确识别,加以排除。
如何预防
①保持乐观情绪,积极治疗现有疾病,防止造成长期失眠。
②要避免刺激因素,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脑力或体力劳动,也不能过分清闲,无所事事,维持大脑皮层有规律的兴奋与抑制。
③注意定时睡眠,形成良性循环。
④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床具、枕头等。
⑤睡前不做容易兴奋的事情,不要暴饮暴食,加重胃肠负担。
⑥远离有刺激性的烟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避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自我保健
01
按压心包经
循着双侧上臂内侧中线,由上向下按压,痛点再重点按压,每日1-2次。
02
点揉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肌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于每日临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纹面,点揉另一手的神门穴,换另一手的拇指,同样点揉前手的神门穴,以感酸胀为宜,各重复30次。
03
睡前搓涌泉穴
于每日临睡前取仰卧位,微屈小腿,以两足心紧贴床面,做上下摩擦动作,每日30次。
04
揉捻耳垂
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双侧耳垂部位,轻轻地捻揉,使之产生酸胀和疼痛的感觉,揉捻约2分钟。
05
梳头法
用指叩法,双手弯曲,除拇指外,余四指垂直叩击头皮,方向为前发际、头顶、后头、项部,左中右三行。每天3—5次,每次至少五分钟,也可用梳子。
06
足浴法
足部保暖有助于睡眠,睡前可用温水(或加入艾叶、红花中药液)泡脚,手足怕冷的人可以穿上厚袜子睡觉。
07
自我暗示法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最容易睡着的环境中,比如运动的列车上,晃晃悠悠就入睡了;也可以对自己说“一会儿就睡了,慢慢就睡了……”但避免使用强迫性词语,如“必须睡、马上睡、立刻睡”,这些词是不易被潜意识接受的。
08
放松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腹式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是指应用肌肉紧张和放松交替的锻炼以达到入睡时的深度松弛。
END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