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
失眠是临床比较常见而又难治的病症,长时间的失眠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心损害,甚至诱发或加重其他病症。现将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一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
心脾两虚,当补益心脾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病因有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但以情志所伤为最多见,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临床上可概括为虚、实两大类。虚者以心脾血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为主;实者以痰热、内火、瘀血为多,其中以痰阻为最多见。
临床表现为患者难以入睡或彻夜难眠,伴胸闷,头晕,大便不爽,或恶心,平素喜酒或肥甘饮食,舌体偏胖、苔厚或腻,脉弦滑。邓铁涛常以温胆汤变通化裁,加补气运脾之品以绝痰源,结合南方气候特点,枳壳、橘红因温燥而减量使用,再根据病情,或加重镇之剂,或合养血之方,或佐甘缓之品。
病案一
肖某,男,40岁,年4月2日初诊。患者受精神刺激后失眠10余年,长期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现症:失眠,不能入睡,伴头晕,胸闷,记忆力差,四肢疲乏,纳食一般,舌淡红、苔黄稍浊,脉弦滑。各项理化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压正常,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
辨证:痰湿阻滞,兼肝气郁结。
治则:理气化痰解郁为主。
▲胆南星
处方:温胆汤加味:竹茹、法半夏、胆南星、素馨花各10克,枳壳、橘红、甘草各6克,茯苓、白术各15克,杜仲12克。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4月16日二诊:服上方后,睡眠好转,头晕、胸闷亦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痰湿渐化,虚像渐除,仍守上方加合欢花、酸枣仁各10克,并在上方基础上加减调治月余,患者睡眠明显改善。
痰瘀阻络,化痰为先失眠患者多为脑力劳动者,或性格内向,喜深思熟虑之人,因思虑过度则伤神,暗耗心血,心脾两虚。或久患失眠之症,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思想负担重,寝食俱减,脾胃虚弱,气机郁滞,气血不足致心脾两虚。所以在临床上,久患失眠的病人,辨证属心脾血虚者亦不少见,其临床特点为:平素性情忧郁,或久患失眠,寐而易醒,伴多梦,心悸气短,面色萎黄,精神疲惫,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邓铁涛喜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多合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补中缓急。
病案二
肖某,男,53岁。失眠10余年,医院中西医治疗,无明显效果。刻诊见夜间难以入睡,或时寐时醒,伴头昏,疲乏,心悸,纳差,大便干结,5天1次,尿频,平素易感冒,舌胖嫩、苔白,脉细、右关弱。
辨证:心脾两虚。
治则:补益心脾,益气养血。
▲黄芪
处方: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黄芪15克,党参、酸枣仁各24克,茯苓、当归各12克,白术、肉苁蓉各18克,木香、炙甘草各6克,远志3克,大枣4枚。服上方10余剂后,睡眠明显改善,为巩固疗效,嘱守方再服一些时日,避免停药过早而使病情反复。
兼瘀血者,参以活血化瘀瘀血与失眠的关系,古今中医医籍较少论述,临床上也不常见,但并非没有,女性患者闭经后出现狂躁不寐即是例证,其机理或许是瘀血内阻,气机逆乱所致。在临床上,由瘀血直接导致失眠者少,但失眠患者兼有瘀血则多见。如情志内伤,气机郁滞而致瘀;或气血虚弱,推动无力而留瘀;或外伤而致瘀血内停。瘀血不仅是一种病理产物,其又可作为一种病因,导致气机阻滞,或留瘀日久,新血不生而致血虚。所以治疗这类失眠患者,活血化瘀乃是重要的一环。邓铁涛在临床上喜用补气活血法,重用补气药,配合活血药以消瘀散瘀。
病案三
黄某,男,41岁,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20年前因枪伤受惊吓后失眠,经服中药及针灸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见:形体偏胖,夜间入睡困难,寐而易醒,伴胸闷,头昏,纳差,半身汗出,二便调,舌质黯、苔薄黄,脉沉滑,舌下脉络瘀紫。邓铁涛认为患者失眠因惊而起,惊伤心脾,枪伤致瘀,素体有痰,辨为有瘀有痰有虚,治以补益心脾,化痰祛瘀,方用温胆汤加补气活血药主之。
▲竹茹
处方:竹茹、半夏各10克,枳壳、橘络、橘红各6克,五爪龙、生牡蛎(先煎)各30克,茯苓15克,丹参18克;炙甘草10克,麦芽30克,大枣5枚。白天服一方,晚上服两方,连服两周。
4月16日二诊:症状明显改善,舌脉同前,将①方中丹参改为24克,加龙眼肉10克,②方照服。治疗月余,患者睡眠明显改善。
病情复杂,内服外洗同用在临床上,有的失眠患者病情极为复杂,尤其是老年患者,久病之人,或长期失眠久治不愈者,往往虚实错杂,多脏同病,或表里同病,治其实则虚者更虚,治其虚则壅滞邪气,多种治法同用,又显药力不专。遇此类病证,邓铁涛多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洗的方法,内服中药主要治其本,外洗则主要治其标,既能标本同治,又不致药力分散。
病案四
池某,男,75岁,头晕、失眠20余年,经检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Ⅰ期;颈、腰椎骨质增生;老年性肺气肿;慢性咽炎、声带息肉。诊见:头晕头痛,睡眠不宁,一直服用舒乐安定方能入睡,停药则无法入睡,伴四肢麻木,咽喉不利,大便秘结,舌淡黯、舌体胖大、苔白,脉左紧右弦滑。
辨证:邓铁涛综合其四诊资料,辨为痰瘀互结,风湿痹阻,脾胃虚弱,肝肾不足,同时病情复杂,虚实夹杂。
治则:中药内服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以中药外洗,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橘红
处方:竹茹10克,枳壳、橘红各6克,茯苓、肉苁蓉各15克,党参、草决明各24克,白术、鸡血藤、夜交藤各30克,甘草5克。水煎内服,每天1剂。川芎、桃仁各12克,艾叶、赤芍、续断各15克,防风、羌活各10克,丹参18克,红花6克,生葱4条,米酒、米醋各20克。煎水浴足,每晚1次。
1周后二诊:头晕失眠好转,舒乐安定已减量,且血压平稳,下肢麻痹亦好转,舌脉同前,仍便秘难解。①方中白术改50克,肉苁蓉18克,去草决明,加牛膝12克,酸枣仁24克,远志5克。②方中加桂枝15克,独活10克,当归尾10克。上2方调治月余,诸症减轻,痰瘀风湿渐去,虚象渐现,在原方基础上加益气健脾之品,如黄芪、党参、五爪龙等,浴足方不变。
8月3日三诊:头晕、失眠明显缓解,下肢麻痹明显减轻,精神转好,鼻准头明亮,好转出院。■
岁国医大师邓铁涛亲授养生秘笈说到如何养生,邓老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养生心得。邓老已经岁了,他除了是“邓老凉茶”创始人,还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
▲邓老岁生日照
行医御药七十多年,他一直精心研究中医理论,极力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辨证论治,为中医诊断学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见解。
他在中医界地位尊崇,一生多次上书中央,为振兴中医、弘扬祖国医学大声疾呼。年,邓老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也成为广东首位国医大师。▲邓老接受采访在天朗气清的一天,我们来到邓老家中,听老人家分享长寿秘诀、养生心得。邓老精神很好,说话中气十足,还乐呵呵地说,他留意到奥运会外国运动员身上也有“火罐印”。“我早就说了,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今天看来这个提法是正确的。”▲邓老题词今天,毫无保留地把邓老亲授的养生心得、长寿秘诀分享给大家。
第一招:八段锦打起来
邓老说,起居有节、饮食有度、适量运动,也是老人老当益壮的秘诀。老年人不宜跑步,宜每天闲庭散步30分钟,称之为“医疗步行”。邓老每天下午定时围绕着住的楼房悠闲散步六个圈,早上必练“八段锦”,练了几十年。“昨晚还练过呢,坐长途飞机也练,从不缺课”。第二招:冷热水交替洗澡
冷热水交替洗澡是邓老屡试不爽的秘方。冷热水交替,但不是绝对的冷和热,是相对的冷热交替,时间约10分钟左右。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改善微循环,提高防病能力。第三招:药食同源
邓老说他不偏食。一周中有两餐吃粥、吃馒头,或吃南瓜、番薯。饮食不过咸,养成淡食习惯。每周用猪横脷煲一次淮山汤,预防糖尿病。
保健之真谛,在于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治其根本。偶然或服中药,或炖服人参10克、陈皮1克、三七片六克,补益而不腻。
▲看这里,看这里,忍不住再晒一张岁邓老的好状态
放大招: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养德
邓老讲了一件趣事。此前,他一个弟子要去开养生讲座,讲前去请教他。他只说了一句话: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养德。
邓老说,精神的养生比物质的养生更重要。“知足,贫者亦乐;不知足,富者亦忧。要向上看,不要向上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常不乐怎么能长命?”
邓老还给大家准备了八段锦教程
▲邓老和他儿子邓中光医生的亲自示范“八段锦”,十分珍贵!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这一式中,左右上肢松紧配合的上下对拉拔伸,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这一式,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可以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赤、便秘等症候。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这一式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这一式颠足而立,拔伸脊柱,下落振身,按摩五脏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