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常务理事,香港注册中医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专业特长:广州中医院从事针灸临床诊疗及教学工作近30年,香港东华三院-香港大学中医临床教研中心工作近5年。
擅长:运用针、灸、火针、皮肤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及中医中药治疗内、外、妇、儿、皮肤等各科常见病。尤其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焦虑证、头痛、老年性痴呆、小儿多动症、自闭证、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带状疱疹、蜂针治疗风湿类风湿病及各种疼痛性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姜教授说,失眠可以说是现代都市人的通病。公认的原因有心理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休息环境、或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中医认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胃腑失和、心胆气虚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由于失眠诱因的多样性,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失眠者和医生乃至心理医生的充分沟通,找到失眠的真实、客观的症结,只有对症治疗,才是治疗失眠的根本。如果错过治疗时机会导致恶性循环,失眠症状会愈来愈严重。
姜教授说,中医治疗失眠除了心理辅导、辩证施治、对症治疗、充分调理等治疗手段外,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得到了迅速发展,治疗效果也得到广大失眠者的认同。这是因为,针灸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地取配穴位,在恢复人体机能的基础上,全面调节人体的脏腑经络,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以达到养心、宁心、镇静、安神作用,明显改善睡眠,无不良反应,更无副作用,排除患者对药物依赖性的恐惧心理。
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生涉及多个脏腑,如心、肝、脾、肾等,主要病变在心,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心藏神,心神安定,则能正常睡眠,如心神不安,则不能入睡。另外,脾病、肾病、肝病及胃病只要影响于心,均可导致失眠。因此,根据脏腑功能的盈亏情况,失眠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脾血亏型,主要症状是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无味。二是阴虚火旺型,失眠者表现出代谢功能亢进,缺乏津液,经常因饮水不足和多食煎炸食物而虚火上升,出现心烦、咽痛、心悸、健忘、腰酸、耳鸣等。三是心虚胆怯型,表现为心虚心慌,胆怯,善惊易恐,睡眠时易惊醒,醒后不能再睡。四是脾胃不和型,失眠者兼有胸闷嗳气,腹部胀痛,大便不顺等症状。
中医药结合治疗失眠有优势一是全身调理标本兼治。失眠是由很多原因引发的,用中医疗法既可明确病因,从根本上进行治疗调理,同时还能针对因失眠而引起的其它症状进行治疗,如耳鸣、头痛等;
二是中医治疗不存在耐药性和依赖性。而失眠者若长期超量服用安定类西药,则易成瘾,若停药时,即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心跳加快等,甚至出现视、听幻觉及被害妄想等严重症状。
本院途经公交:
里07b路;里07路;广快线;广路;广佛城巴4线;里10b路;里10路(草场工业区/时代糖果站下车,往丰岗桥方向步行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