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眠症的识别
失眠症是指入睡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状态,通常满足下列条件即为失眠症。
1、下列情况至少1项:
入睡困难(入睡时间≥30分钟)
睡眠维持困难(眠浅易醒,早醒,醒后难以入睡,睡眠维持时间缩短)
2、以下日间不适至少1项:
易烦躁
疲倦、注意力或记忆力下降
工作/学习/社交等能力下降
日间困倦
对睡眠质量过度关切或明显不满意
3、上述情况难以用不合适的睡眠机会(如睡眠时间不充裕)或睡眠环境(比如黑暗、嘈杂)解释(即使睡眠条件良好仍难以保证睡眠质量)。
4、上述睡眠困难和日间不适每周至少出现3次
5、排除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失眠
二、正常人的睡眠维持时间
充足而高效的睡眠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不同年龄阶段,人类所需要的睡眠维持时间有所差异:
婴幼儿(4岁以前):13.5小时及以上
少年(4-12岁):10-12小时
青年(12-18岁):8-10小时
成年(18岁及以上):7-8小时
老年(60岁及以上):5.5-7小时
最佳睡眠起始时间
睡觉时间:22:00-23:00
起床时间:6:30-7:00
午休:12:00-13:00,30-40min为宜
上夜班的人如何补眠
对于上夜班人群,补眠的时间,从早晨至中午为宜,切忌无节制“补觉”。
三、失眠的发病原因
常见的失眠原因列举如下,我们尤其是睡眠不理想者应努力避免。
1、睡眠卫生不良
习惯23:00之后晚睡甚至熬夜,
睡前饮用咖啡、茶等兴奋性饮品,
睡前5小时内剧烈或长时间运动,
每天长时间尤其是睡前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等。
2、工作性质
长期或频繁倒班或夜班史,
经常出差或倒时差,
工作压力或强度较大,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等。
3、饮食不节
饮食时间不规律,
饥饱无度,
滥用补品,
服用激素等药物,
喜食生冷、油滑、甜腻、辛辣之品,等。
4、发生影响情绪的应激事件
5、对睡眠环境敏感
6、身体不适:疼痛、呼吸困难、夜间小便频、皮肤瘙痒等。
7、抑郁发作、焦虑障碍等精神障碍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常伴见失眠。
四、远离失眠,从我做起
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努力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晚餐不宜过饱过饥,睡前避免饮用咖啡、茶等兴奋性饮料,
早晨或上午适量运动,睡前5小时内避免剧烈或长时间运动,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白天午睡或打盹不超过半小时,
有困意时才躺床,避免过度躺床,
避免长期倒班或夜班、出差或倒时差,注意劳逸结合,必要时可调整工作岗位。
若您经自我调整后效果仍不满意,请及时前往专科就诊。
医院心理睡眠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