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自我疗法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十种疗

失眠的自我疗法经常失眠竟可以这样自我治疗

  睡眠是为了保证白天正常的工作生活,所以如果失眠了人们就会得不到休息,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也有的人明明很累想睡觉,但还是睡不着。那么,失眠的自我疗法有哪些?经常失眠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失眠的自我疗法

  地球为什么会有黑夜,这都是有道理的,黑夜就是要人们睡觉的。如果失眠了,则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人烦恼,不仅会影响到健康,甚至会引发其他的一些疾病。那么,失眠的自我疗法有哪些呢?

  1.缓解压力

  学生考试升学的压力、中年人工作与家庭责任的重负、更年期妇女的心理障碍等,都可能造成失眠。

  因此要学会自我减压,放松情绪、调整心态,通过与人交流倾诉的方法宣泄,培养承受挫折与打击的能力,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夜晚不要想白天不愉快的事情,要想一想开心的事,这样能避免睡前过度的脑力劳动而引发的失眠。

  2.每天做中等强度的运动

  做一些中度的运动可以缓解失眠,但是不要在晚上运动,要在白天做。通过运动能缓和神经系统,从而改善睡眠障碍。

  3.选择合适的晚餐

  晚餐要吃得清淡,如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可以睡前喝杯加蜂蜜的牛奶,有助于安眠。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并戒烟,晚餐忌食丰盛油腻的高脂肪食物。

  4.热水澡

  每晚临睡前洗个热水澡能帮助自己建立规律的睡眠周期,泡个香精油澡或者海盐澡会更好。按摩也可以促进睡眠,可以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

  5.梳头

  每晚睡觉前用木梳梳头5分钟,每天晚上足浴30分钟,然后搓揉脚心涌泉穴10-20分钟。

 经常失眠怎么办

  不少人常会遇到夜间入睡困难、失眠多梦、盗汗尿频的问题,这都是人精神力逐步降低的标志,不仅造成人们夜间休息的不充分,也使得白天工作更为乏力,长此以往,将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那么,总是失眠该怎么办?

  1、睡前热水泡脚

  寒从脚底起,确保双脚的温暖舒适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此外,脚上有很多对应人体各部位的穴位,常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排除毒素,缓解疲劳,对人体健康益处多多,睡眠不好的朋友们,建议每晚都用稍微热一些的水浸泡双脚,保持10-20分钟即可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2、佩戴蒸汽眼罩

  这是日常用眼比较多的人士最适合的法宝,佩戴好后,可以持续十几分钟,散发40-50度的温热蒸汽,不仅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润泽皮肤、保护视力,消除黑眼圈,也能让人迅速从紧张忙碌的状态转换为轻松、舒适、惬意的临睡状态,特别适合女性朋友使用。

  3、喝红酒促进睡眠

  睡前喝少许红酒,会令大脑微醺,产生浓浓的睡意,此外,红酒多酚也是优秀的抗氧化剂,具有美容靓肤的功效,长期饮用,能使得面色红润有光泽,不过请不要过量饮用,会造成宿醉头痛和酒精肝。

  4、听抒情音乐

  音乐是心灵的良药,睡前聆听一些舒缓、典雅、悠长的音乐,有助于调整呼吸节奏,快速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5、带隔音耳塞

  很多人睡不着是因为各种噪音造成的,如果是这个情况,请佩戴入耳式的隔音耳塞,可以有效隔绝外界的声音,还您纯净祥和的安睡环境。

  总结:通过以上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失眠的自我疗法详细的了解了,失眠让人们很痛苦,患者可以试试运动、洗热水澡等方式来进行自我治疗,另外还可以食用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如果失眠太严重的话,医院求医。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十种疗法

失眠症即中医的不寐,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寐,使人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早在《素问·逆调论》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说:“虚劳虚烦不得眠”。可见其发病原因不外乎虚实两种,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失眠症原因很多,情志所伤,劳逸失调,房劳过度,病后失养,五志过及,饮食不节等因素,均可使五脏阴阳、气血失调,心神不安导致本病。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总结归纳为10种治疗方法,既:

①疏肝泄热法②化痰清热法③疏肝和胃法④解郁养血法⑤健脾养心法⑥滋阴降火法⑦益气镇惊法⑧滋阴固精法⑨补肾壮阳法⑩交通心肾法,分述如下。

1疏肝泄热法适用于肝郁化火型。证见:失眠,急躁易怒,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白,脉弦数。方剂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炒枣仁、夜交藤各30g,白芍、茯苓、生地、龙骨、牡蛎各15g,丹皮、栀子、柴胡、当归、黄芩、知母、香附各10g,甘草5g。

2化痰清热法适用于痰热内扰型。证见:睡眠不安,头晕目眩,痰多胸闷,心烦口苦,恶心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剂选用温胆汤加减:珍珠母30g,莱菔子20g,茯苓、神曲各15g,半夏、陈皮、枳实、竹茹、黄连、栀子各10g,甘草5g。

3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肝胃不和型。证见:两胁胀满,胃脘痛,呃气,恶心,嗳气吞酸,纳呆,心情郁闷,失眠,急躁,舌苔白腻,脉弦滑。方剂选用疏肝和胃丸加减:夜交藤30g,合欢皮20g,茯苓、白芍、延胡各15g,川楝子、郁金各12g,柴胡、当归、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竹茹、枳壳、藿香各10g。

4解郁养血法适用于肝郁血虚型。证见:失眠多梦,易惊,情绪低落,伤心哭泣,头晕,体倦,乏力,记忆力差,心悸,气短,大便干稀不定,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方剂选用逍遥散加减:白术、合欢皮各20g,白芍、制首乌、茯苓、柏子仁、炒枣仁各15g,当归、柴胡、远志、菖蒲、五味子各10g。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方法

方名:清热安眠汤

药物: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名:清镇汤

药物: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中医治疗老年失眠症

失眠症不仅高发于年轻人,老年人也是高发人群,而对于中老年失眠患者,医院失眠抑郁科专家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此后,可以应用中医治疗老年失眠症。而对于中医药治疗失眠,首先推荐的是一些简便的食疗方法,因为用饮食调治失眠,既方便,又可以避免服用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

根据个人体质、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失眠一般可以分为虚、实两大类。其中属实证的主要有:肝郁化火型和痰热内扰型。属虚证的主要有: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所以在运用食疗治疗失眠时,应根据个人的临床表现和证候特点,分别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疗方。

肝郁化火型

症状:失眠伴有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

调治:柴胡决明子药粥。取柴胡15克,决明子20克,菊花15克,冰糖15克,大米克。先将柴胡、决明子、菊花三味水煎20分钟,去掉药渣,再与大米煮粥,趁热加入冰糖至溶化。每天1次,一周喝3~4次,可以起到清肝降火、明目通便的作用。

痰热内扰型

症状:失眠、头重、痰多、胸闷、厌食嗳气、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等。

调治:①竹沥药粥。取淡竹沥15克,小米50克。先煮米成粥,粥将成时加入竹沥水,搅匀,服食,每日1剂。②天麻陈皮饮。取天麻10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白糖15克。天麻、陈皮、茯苓,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白糖至溶化。每日1剂,分2次饮用,还可起到和胃化痰的作用。

阴虚火旺型

症状:常见失眠伴心烦、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背痛、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等症状。

调治:①苏轼麦冬饮。取麦冬5克,茯苓5克,人参3克。麦冬去心,与人参,茯苓共切薄片,用开水泡饮。也可以将人参换成西洋参,取其气阴双补的功效。②阴虚不眠并有口干、干咳者,百合粥较合适。用鲜百合克,粳米克洗净,加水0毫升煮至米烂。此粥不但可以帮助入睡,减少噩梦,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心脾两虚型

症状:常见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等症状。

调治:常用参龙炖猪心食疗方。古有以脏补脏之说,心虚不寐吃猪心,有养心安神的效果。取党参15克,龙眼肉12克,猪心1个,将猪心洗净切块,与党参、龙眼肉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后服用。每日1剂,可起到健脾、养心、安神的作用。

除了上述中医治疗老年失眠症方法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饮食禁忌,不要过多食用辛辣食物,因为食辛辣食物能兴奋中枢神经,从而加重失眠,所以酒、咖啡、可可等要注意限量或不用。还有,睡前饮茶往往使人兴奋不已,且茶有轻微利尿作用,饮茶后易会导致夜尿频多,也影响睡眠。

中医治疗瘀血阻络型失眠症

中医说失眠主要是心的问题,可能是火,可能是虚。所以治疗时分别用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在这里介绍一下中医如何治疗瘀血阻络型失眠症。

(1)失眠的症状:入睡困难,易于惊醒,恶梦纷纭,或彻夜不寐,久治不愈,伴有烦躁不安,面部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脉来不畅。

(2)失眠的病机:对于顽固性失眠症,气血失调是一个重要因素,大致可分为因瘀致病和因病致瘀两大类。因瘀致病,多由血络瘀滞,心脉受阻,心神失养,阳不入阴,神不守舍,而致入眠不易,梦中惊魇;因病致瘀,多为顽固性不寐迁延日久,邪气扩散,由气传血,由经入络,此即“久病必瘀;。瘀阻已成,内扰心神,外现血瘀之征象。

(3)失眠的治法:活血化瘀。

(4)失眠的选方:血府逐瘀汤。

(5)失眠的用药:柴胡12g,桔梗6g,枳壳9g,生地12g,当归9g,赤芍9g,川芎6g,红花9g,桃仁9g,牛膝12g,甘草6g。

(6)失眠的方解: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破瘀血,导胸中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外达清阳,桔梗、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配当归以养血润燥,使瘀祛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既能疏肝理气,又能活血化瘀,重在调整气血平衡,可使阴阳平通而治失眠,符合《内经》“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平和;之意,王清任称“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7)失眠的加减:根据当代名医颜德馨的经验,本方加入磁朱丸、生铁落,名叫活血镇静汤,其临床疗效更好。

中医如何治疗失眠症

文章简介:中医认为失眠的原因多因心智不齐,所以在治疗方面多补心,结合心理治疗会达到不错的疗效.且中医治疗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副作用且不会产生依赖性.

中医如何治疗失眠呢?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介绍:

1、心脾两虚:主症是思虑过重、不寐或多梦易醒、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懒语、心悸健忘、纳差,或有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而弱。

治法是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党参15克、当归12克、元肉12克、白术15克、陈皮6克、木香6克、茯神12克、枣仁12克、远志6克、炙草6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0克、牡蛎10克(先煎)

2、心肾不交:主症是心烦不眠,难以入睡、或彻夜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口干、腰膝酸软,男子易不振,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10克、肉桂3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阿胶10克(后溶)、龟板30克、牡蛎1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

3、肝郁化火:主症是烦燥易恕、胸胁胀满、善叹息、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苦目赤、小便黄短、大便秘结、纳差,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去火安神。

方药:龙胆草12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柴胡12克、木通6克、泽泻12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茯神15克、郁金10克、生大黄5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10克(先煎)

4、心虚胆怯:主症是心悸胆怯、难以入睡、易惊醒、恐怖不安、头晕目眩、或呕吐苦水,舌质淡胖,脉弦细。

治法:温胆益气安神。

方药:人参9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熟地15克、半夏15克、茯神15克、竹茹9克、陈皮6克、枳实10克、石菖蒲10克

5、痰食积滞:主症是睡眠不安、多梦易醒、胸闷痰多、嗳气吞酸、恶心,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滑。

治法:清热消导,化痰安神。

方药:黄连10克、陈皮6克、茯神10克、枳实10克、竹茹9克、枣仁12克、生山楂30克、焦六曲12克、莱服子3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珍珠母30克(先煎)、琥珀2克(冲服)

二仁粥:取柏子仁15克,炒酸枣20克,粳米克。先将柏仁、枣仁捣碎,和粳米一同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蜂蜜,再煮一二沸,睡前服食。柏子仁有养心安神之功,酸枣仁补益肝胆,滋养心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酸枣仁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呈现镇静和催眠作用。此粥适用于失眠伴多梦易醒,胆怯心悸,属心胆气虚者。

桂圆莲子粥:取桂圆肉(龙眼肉20克),莲子30克,大米克。将莲子捣碎,和桂圆肉、大米煮成粥,临睡前两小时服食。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莲子补脾、养心、益肾。此粥对心脾两虚失眠兼心悸健忘、神疲肢倦、大便溏泻稀薄、面色少华者尤为适用。

百合红枣粥:百合20克,红枣20枚,绿豆50克,大米50克。先煮绿豆至半熟,放入百合、红枣和大米,再煮成粥,服食。早晚各一次。

百合清心安神,红枣养胃健脾,绿豆清热除烦,适用于夏季失眠及妇女更年期失眠伴有心悸、心烦、潮热、自汗者。

生地黄粥:生地黄30克,炒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先将生地、酸枣仁水煎,取汁去渣,加米共煮成粥,晨起当早餐食之。生地黄清热滋阴,酸枣仁宁心安神。适用于失眠兼心烦、心悸、头晕、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属阴虚火旺型患者。

竹沥粥:竹沥水20克(药店有售),小米克。先煮米成粥,临熟时下竹沥汁,搅匀,晨起空腹食之。竹沥有涤痰除烦,定惊之功。适用于失眠伴头重、胸闷痰多、属痰热内扰者。

龙胆草粥:龙胆草10克,竹叶20克,白米克。先用水煎龙胆草、竹叶,取汁加入白米煮成粥,代早餐食。龙胆草泻肝降火,竹叶清心除烦。适用于失眠兼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属于肝郁

睡觉多梦:当归、生地、红花、牛膝各三钱,积壳、赤芍、甘草各二钱,桔梗、川芎各一钱半,桃仁四钱煎服。二剂可安然睡眠而梦少。

失眠:用花生叶煎水晚上喝,三日除根

夜交藤泡脚可以治疗失眠。或用吴茱萸30克熬水泡脚。

养生养血安神靠夜交藤人们对中药何首乌的传说与功效比较熟悉,但对什么是夜交藤却知之甚少。其实,两者是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夜交藤是何首乌的藤茎,因夜里会自动相互交合而得名,药用何首乌则是这种植物的块根。

中医认为,夜交藤性平无毒,味甘微苦,入心、肝经,有安神养血、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阴虚血少、虚烦不眠、风湿痹痛、皮肤痒疹等症。夜交藤的煎服剂量一般为10~30克,还可煎水外洗或捣敷外用。现将近年来主要的临床应用简介如下。

1.失眠夜交藤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用于阴虚血少所致的失眠,常与合欢皮、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药配合应用。

①夜交藤麦豆汤:夜交藤10克,小麦45克,黑豆30克,加水煎煮取汤饮,日两次。有滋养心肾、安神的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心肾不交之失眠、心烦等症。

②乌鸡交藤煲:乌鸡1只,洗净入沸水中焯一下,再用凉水冲洗。夜交藤30克,洗净用纱布包好,装入鸡肚内,将鸡放于汤煲中,加入适量姜片、食盐、黄酒及水,先用武火烧开,再用文火煲至鸡烂熟,加味精适量即可食用,可用于顽固性失眠患者的食疗。

③宁神合剂:夜交藤、生地、百合各15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6克,红枣7枚。用水浓煎,日服2次,临睡前加服1次。具有养血安神功效,治头昏乏力、耳鸣眼花、心悸多梦、入睡难等症。

④安神汤:夜交藤、合欢皮各20克,酸枣仁、柏子仁、猪苓各15克,琥珀10克,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30日为1个疗程,对失眠症有效。

⑤夜交藤粥:夜交藤60克,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清水毫升煎取药汁约毫升;再加粳米50克,大枣2枚,白糖适量,煎至粥稠即可。晚上睡前1小时,趁热食,连服l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顽固性失眠、多梦及风湿痹痛症。

1、治贫血鲜桑葚60克,桂圆肉30克。炖烂食,每日2次。

2、治自汗、盗汗桑葚、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3、治须发早白、眼目昏花桑葚30克,枸杞子18克。水煎服,每日1次;或桑葚、首乌各30克。水煎服,每日1次。

5、治失眠健忘桑葚30克,酸枣仁15克。水煎服,每晚1次。

赞赏

长按







































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smbj/77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