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和抑郁,一直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临床研究发现,除个别案例是因为睡眠环境的问题,如受声音、灯光、温度等居住环境影响外。90%以上的失眠都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临床数据显示,大约90%的抑郁症患者有失眠症状,70%的失眠者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抑郁。
专家提醒:抑郁患者九成有睡眠问题
“80%-9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失眠问题!”医院张淑芹院长如是说。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事情时,往往会引起失眠,但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失眠就要引起重视了。在正常人群里,大概有1/4的人有睡眠问题,而在有睡眠问题的人之中,大约40%的人可能有精神障碍,长期失眠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前兆。
多数人很难将失眠与抑郁症联系起来。殊不知,失眠也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长时间的严重失眠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而抑郁症又会加重失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使抑郁症的治疗难度倍增。经常性睡不好或失眠、焦虑,可直接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不仅如此,还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据一项对于1万人的调查显示,那些患有失眠的人发展成为抑郁症的几率比那些没有失眠的人高达五倍之多。
失眠和抑郁如何区别?
由于失眠症和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具有类似特点,患者较难判断。抑郁症患者因为情绪低落、忧思百结,每每到床上辗转反侧;反之失眠症患者因为想睡又睡不着,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从发生时间判断,失眠症、抑郁症虽然都会让人心情沮丧,但发生的时机不同。抑郁症患者往往有晨重暮轻的规律,心情往往会在下午或晚上感到轻松一些,而头痛、头昏等自觉症状也在傍晚得到缓解。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正好相反,白天往往情绪、精神较好,能够进行正常工作,但到了晚上自觉症状常常更严重。
从失眠表现判断,抑郁症患者出现的失眠症状具有显著的特点,一般是早醒,醒后就再难以入睡;也有的表现为睡眠中多次醒转,感到一夜未眠。而失眠症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和多梦。
从心理问题判断抑郁症患者会毫无原因地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丧失兴趣,心中充满孤单、悲哀、无助和绝望。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病人常会无端向家人发脾气或产生悲观情绪、自责、自罪,甚至想到死亡。这些通常都是失眠症患者不会遇到的情况。
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DSM-5中,重性抑郁障碍(MDD)及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诊断标准均包含睡眠紊乱。一项针对抑郁障碍患者、为期13年的大规模随访研究中,睡眠问题是这一群体仅次于心境低落的第二大常见症状。与此同时,失眠患者报告抑郁及焦虑的比例也显著高于非失眠群体。
抑郁和失眠呈双相关系,焦虑与失眠的关系与之类似。研究显示,基线时存在失眠的个体罹患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分别为对照的3.5倍和2.3倍。另外,抑郁也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睡眠结构,如:
一、抑郁影响睡眠效能,延长入睡潜伏期,增加夜间觉醒时间(包括觉醒次数及时长)。
二、抑郁可导致慢波睡眠(3期和4期)减少,并影响REM睡眠,包括REM潜伏期缩短、第一个REM期的延长及眼动数量的增加等。
上述睡眠异常还可降低患者对心理治疗的应答水平,并在抑郁缓解期间持续存在,升高复发风险。
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心理
为了理解这个失眠的模型,早期的心理学家还对失眠进行了具有心理学特色的定义和分析。
比如他们认为,失眠可以由心理基础,心理事件,以及持续因素三个方面叠加而成。
比如某个很容易成为高度焦虑或完美主义者的人,这种人首先就会更容易失眠,这叫心理基础。
如果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或工作不顺打击了这个人,这就叫心理事件。
此时睡眠和清醒的状态就会失去平衡,导致急性失眠。最后,糟糕的态度和认知会使失眠持续下去——这叫持续因素。
生理
也有科学家认为失眠实际上是一种可以被各种客观的研究手段所证实的生理失调。
通过很多实验手段可以观察到,失眠本质上是一种人全天的的过度兴奋状态。
失眠的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睡眠上,但是过于努力试图让自己入睡的行为反而会加重失眠。
其实正常的睡眠是无意识的,如果你太过于积极地尝试参与睡眠,实际上就会打破这种无意识。
神经
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一些进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对睡眠在神经机制上进行理解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失眠。
脑电图、功能性核磁共振以及正电子断层扫描这一类的技术让人们可以用无创的手段来对睡眠以及觉醒时候的脑内功能状态进行研究。
功能性核磁共振可以观察到不同状态下几个立方厘米脑区对于糖代谢的影响,正电子断层扫描则可以观察到脑内特定物质的代谢活性,这些技术结合起来会发现,睡眠和觉醒本质上是脑内的不同脑区之间的一种周期性的活动。
在睡眠和觉醒的不同阶段,脑内的不同区域会先后进入到抑制-然后重新唤醒的状态。而这种抑制-唤醒的周期同脑内的很多负责生理节律的核团有关。
任何干扰这些周期性活动的因素,都可以造成失眠。这些干扰因素有可能是全身性的,也有可能就是少数几种分子数量出现失调。
比如有研究表明,失眠症患者的全身代谢率高于正常睡眠者。通过PET扫描,研究人员发现失眠症患者和正常睡眠者的大脑代谢有差异。失眠患者的脑代谢水平会升高,同时睡眠和清醒相关区域也会处于高兴奋状态。
此外,研究表明,失眠者在从清醒到睡眠的第一阶段的时候,大脑中促进睡眠的区域的新陈代谢会减少。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研究了失眠症患者的身体温度、皮肤反应和心率等参数,结果发现失眠症患者在白天有较高的皮肤电活动。
如果对激素水平进行考察,科学家发现严重失眠的患者夜间褪黑素分泌会明显变少,而让人处于兴奋状态的去甲肾上腺素在失眠患者中会有所增加。
所有的这些数据都在表明,失眠不仅仅是神经活动出现了问题,还能观察到一些生理的,内分泌的变化。
简单地说,睡眠的倾向是由促进睡眠的神经递质系统和唤醒神经递质系统之间的平衡来调节的。如果这些化学递质之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会出现失眠。
抑郁患者失眠的危害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失眠与诸多负性转归相关,包括复发、迁延不愈及转归不良。一项为期超过1年的前瞻性研究中,基线及随访中存在失眠的抑郁患者复发风险为基线无失眠者的39.8倍;若随访期间解决睡眠问题,这一数字则降至1.6。一项为期2年的研究中,睡眠紊乱可导致60岁及以上个体抑郁复发的风险升高5倍。自杀风险显著升高是抑郁患者失眠的另一大严重后果。
尽管如此,抑郁患者伴发失眠的识别及治疗仍显不足。STAR*D一期研究缓解的抑郁患者中,超过90%存在至少一种残留症状,而最常见的残留症状正是睡眠紊乱(72%)。中段失眠相当常见,占存在残留症状者的55%。另一项研究中,缓解患者平均残留两种症状,最常见的三个症状分别为认知问题、精力下降及睡眠问题。众所周知,残留症状可升高抑郁患者的复发风险,这也强调了改善此类症状的必要性。
益智γ-氨基丁酸
治疗抑郁焦虑、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远离精神亚健康,享受美丽新生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