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分类及其治疗药物介绍

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健康和正常生活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应给予重视和认真治疗。

失眠的分类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①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②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③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失眠按病因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继发性失眠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等相关的失眠。

失眠的治疗药物

催眠药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和其他类。

1、巴比妥类

为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巴比妥酸本身无镇静催眠作用。巴比妥酸的5位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必须由烃基(R1,R2)取代,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等。

2、苯二氮卓类

主要通过加强中枢氨酪酸能神经的抑制功能而实现镇静催眠作用。中毒时可用氟马西尼解救。常用药物有地西泮、硝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

3、其他类

水合氯醛、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

在用于治疗失眠症时,巴比妥类药具有依赖性,尤其是中、短效巴比妥类药更为明显。因此,不作为首选,且不建议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不论单独应用或与其它中枢抑制剂联合应用均有导致致命性呼吸抑制的潜在危险性。也有一定的依赖性。且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中枢神经异常敏感,新生儿不易将本类药物代谢,因此中枢神经可持久的抑制。处方催眠药给儿童除了偶尔用于夜间恐惧和睡行症,其他使用均为不合理。

临床常用催眠药

临床常用催眠药有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右佐匹克隆。

地西泮(安定)

为二类精神药品。半衰期较长。可抗焦虑、镇静催眠。常见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等症状。长期应用有一定的耐受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时会出现反跳和戒断症状,如失眠、焦虑、激动、震颤等。

劳拉西泮

为二类精神药品。作用与地西泮相似。但抗焦虑作用强于地西泮。少见头痛、恶心、皮肤症状,一过性遗忘。一般发生在治疗之初,随着治疗的继续而逐渐减轻或消失。有些服用本品的患者白细胞减少,有些患者的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推荐长期用药的患者定期进行血细胞记数检查和肝功能检查。

艾司唑仑(舒乐安定)

为二类精神药品。半衰期较短。镇静催眠作用比地西泮强,但抗癫痫、抗惊厥、中枢性肌松作用比地西泮弱。服用量过大可出现轻微乏力、口干、嗜睡。持续服用后亦可出现依赖,但程度较轻。

右佐匹克隆

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属增强氨酪酸抑制作用的环吡咯酮类化合物。它在缩短失眠症患者的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减少做梦、提高睡眠质量等方面较苯二氮卓类更为理想且无成瘾性和耐受性。有可能产生短期记忆损伤、幻觉、协调障碍、眩晕和头晕眼花。短期用药后反跳性失眠可能发生,但比较罕见。

长按二维医院药剂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smbj/56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