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对话ldquo我的故乡,在

乡村笔记用教育连接城乡

相信成长需要身体力行

关心粮食、蔬菜和更美好的生存

带你回归中国最初的风土和古韵

年,《泰坦尼克号》斩获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导演卡梅隆手捧奖杯,振臂高呼:

“IAMTHEKINGOFTHEWORLD!”

年,《阿凡达》上映,这部影片带着全新的3D技术,横扫全球影院,获得超过27亿美元的票房,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一。上一个票房冠军,正是《泰坦尼克号》。

今年《阿凡达》重映,仅用一天时间又再次超越《复仇者联盟4》,夺回票房冠军的宝座。

但是,一部十年前的科幻片,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还有什么好看的?

01

最重要的不是电影讲述的年代

而是拍摄电影的年代

一部十年前的科幻片,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还有什么好看的?

引戴锦华老师的一句话,那就是“拍摄电影的年代才是最重要的”。电影之外的真实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从剧情上看,阿凡达不过是一个发生在年的异世界爱情故事。

但当年看完影片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联想到一个事件——“伊拉克战争”。

这就是电影背后的年代要素。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发生的一些事件被阿凡达呈现在电影屏幕上。

年,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直到年8月,奥巴马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期间超过十万伊拉克人在战争中丧生。

这场战争明面上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暗地里其实是盯上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

就像在电影里,矿业公司明面上给当地土著盖房子、修公路、办学校,传递文明之光,实际上也还是为了土著脚下的超导矿石。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说法,在电影中也有赤裸裸地重演——上校在电影中说:“如果你想抢别人的东西,把他们变成敌人,你抢起来就天经地义了。”

十年后,时过境迁,我们所在的年代伊拉克战争结束了,但依然存在着另一场“战争”——两个世界的冲突与我们内心的争斗。

这十年里,更多的人开始逃离北上广,另一些人通过分享乡村生活而走红,有人种田、有人赶海、有人养猪,有人挖螃蟹......

这是现代与传统的冲突。

我们用“内卷”来形容社会;

用“困在系统中”来形容自己;

用“他人即地狱”来形容人与人的关系;

用“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调侃社会分化。

这是我们内心的冲突。

这样的冲突,体现在主角杰克的身上,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个世界的矛盾逐渐激化,杰克也从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克服了这种矛盾。

从这个视角来看,阿凡达对我们来说仍然有现实意义,我们或许能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02

两个世界:

阿波罗浮士德

在《乡土中国》里,费孝通先生介绍了两种文化:

阿波罗式的(Apollonian)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

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的(Faustian),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的了意义。

乡土社会式阿波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阿波罗式的。

这两种世界在阿凡达中有直观的展现:

地球文明是浮士德式的,纳美部落是阿波罗式的。

凡是地球方面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拥有着现代式的思维,

公司员工,在巨大的机器旁边,小得像蚂蚁一样,

雇佣兵,原来身一名位自由而战的军人,现在成为了资本雇佣的枪炮。

公司主管帕克,作为资本的代言人、股东的好朋友,与代表着战争机器的铁血上校合作,两者共同谋划着如何攫取纳美人脚下的资源——每千克价值20,,美元的超导矿石。

随后,纳美部落的公主带领我们领略了阿波罗世界的文化。

这位公主的行为举止完全超出我们的认知:

她会认为种子落在箭头上是伊娃的神意、像动物一样不喜欢火光,杀死野兽的时候会感到悲伤,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原谅我,我的兄弟,谢谢你,愿你的灵魂追随圣母。”

主角在纳美人的部落中显得格格不入,像个野蛮人。

剧情继续推进,在公主的指引下,主角开始在部落中学习打猎、骑马、驯服依兰卡,最终用家园树的树枝给自己打造一柄长弓、选择一位伴侣,真正成为部落的一份子。

在纳美人的世界中,存在着对自然的敬畏、纳美人的秩序蕴含在自然秩序之中,部落里每个人的未来似乎都被安排妥当。

在故事的最后,两个世界的冲突终于爆发,公司发动战争机器摧毁了纳美人的家园,而纳美人则动员全球的生灵奋起反抗。

在这两个世界,人和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不同的。

在地球人的眼里、潘多拉星球是一个富含矿产资源的地方,自然对他们来说就是资源,准确来说,是在技术的促逼下,潘多拉变成了资源,变成了实现资本增殖的商品。

在纳美人的眼里,每个人在自然秩序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部落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位置。他们与自然对话,就像于自己的祖先对话,与周围的动植物相处,就像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

通过剧情,我们还能了解到主角与世界是如何交流的:

视频日记、纽带,就是杰克与两个世界交流的方式。

视频日记完全是机械的、技术性的,

这种技术完全被人类所掌握,

存在于人的秩序之中。

杰克每天晚上都要重复地对着摄像头

记录自己一天的“工作”

通过纽带与灵魂树的对话,却是一种神秘的体验,

超越技术与逻辑,

纽带可以连接祖先的经验、甚至通达eva伊娃,这个世界的神。

面对它,杰克所做的不过是倾诉、祈祷。

巧合的是:

上校之所以决定发动战争,

是因为通过杰克的视频日记获取了关键情报,

而潘多拉星球的动物奋起反抗,

是因为杰克通过灵魂树与伊娃对话,祈求伊娃帮助纳美人。

在绝望之际,在决战前夜,主角终于皈依了这个世界,虔诚地向这个世界祈祷,

决战人们奋起反抗,预示着主角真正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03

在完整的世界中

才能找到完整的自己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卡梅隆导演说道:

这个故事只是看上去很简单而已,它比那些影评人所想的复杂得多。无论阿凡达在什么语言、什么文化的国家上映,都能取得成功,而且都是第一名,这是超越时间、地点、语言的,一种全球化、甚至宇宙化的体验。

我让影片的表层叙事变得非常简单,男孩在森林里遇见了女孩,他们相爱,需要和他们的信仰、父母家乡的文化进行对抗,他们背后代表的是两个世界,但是在这个表层故事之下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灵魂性、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语言无法呈现的。

电影魅力之处就在于导演把这种无法言明的关系,用视觉化的手段表现了出来,什么是阿波罗式的世界?什么又是浮士德式的世界?

一步一步从地球人的视角切换到纳美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在两个世界中,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人与世界的联系、人与人的联系,这些联系往往就存在于现实世界,而我们浑然不觉。

现代文明依靠资本与技术征服了传统与自然,并以胜利者的身份书写自己传播文明的光荣史,但这一切都被卡梅隆用一部电影倒转了过来。真的是这样吗?

——文明的进化,代价是自然的崩溃、神的凋亡。

年,印第安部落酋长被迫把部落土地卖给美国政府,并说了这样一番话:

……

我们知道,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一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终究会影响到这个网,也影响到人类本身。因为降临到大地上的一切,终究会降临到大地的儿女身上。

……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热爱母亲的心脏跳动的声音一样。所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就要像我们一样地热爱它,照顾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始终不渝地献出自己的全部的力量、精神和情感来保护大地,就像上帝对我们大家所做的那样。

......

在《阿凡达》里、在酋长的眼中,人与神的关系就如同人与世界的关系,人是神的居所,人自身的秩序蕴含在世界、神的秩序之中,所以人恰恰要回到世界之中才能认识自己,自然是家园,各种生物是自己的手足兄弟,以至于杀害他们的时候要沉重地致歉、道谢。每个人都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中,成为完整的自己。

04

浮士德的崛起

在现代社会中,乡村、部落,早已被划到了文明世界的边缘,乡村处于城镇化浪潮的末端,乡村代表着落后,乡村也理所当然地需要我们去“扶贫”,就像电影中地球对纳威族建学校、造公路、给他们带去所谓“文明”。

地球人觉得认为自己的文明比纳美人更高级,那没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在主管的眼中异化成为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等等等。然而,对于纳美人而言这并不是从一个低级世界进化到另一个高级世界,而是一个世界被另一个世界吞并、摧毁。

浮士德世界的崛起,代价是阿波罗世界的毁灭。随之消亡的,是个人与世界的联系。

像杰克一样,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消化不良的症状,一方面我们享受城市繁华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忍受城市的冷漠以及价值的缺失。

现代与传统的矛盾、科技与自然的矛盾、城市与乡村的矛盾,毫无疑问就是在我们身上的矛盾,这种矛盾让我们逃离北上广,让李子柒、华农兄弟爆火,让我们更向往诗意地生存。

我们存在于整个世界中,这个世界有城市、有乡村。城市相比于农村,不是一辆更新、更快的车,只要乘坐这辆车,我们就能有更快的发展,更好的生活。它们更像一条河的上下游,城市由乡村发展而来,城市依赖于乡村,他的身上有乡村的影子,就像我们身上依然有泥土气、依然对土地有所眷恋。

如一位诗人所言:

“依于本源而居者,终难离弃其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dyxf.com/smbj/11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