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12点就躺在了床上,盯着天花板,但就是睡不着,怎么都睡不着。看着窗外渐渐发亮的天色,你越来越焦虑。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有人天生就能睡得很少,但你不是。在过去50年中,人们在工作日晚上的平均睡眠仍然缩短了1.5小时,根据年的调查,30%的美国人正遭受失眠的困扰。
什么是失眠症?
之前我们已经谈到过,现代人的“失眠”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眠,而是属于“睡觉拖延症”(BedtimeProcrastination),即沉迷于手机、电子书、iPad,而不愿闭上眼睛。
而真正意义上的失眠是一种症状,即在人体非常需要睡眠的情况下,却不能自然地进入和保持睡眠状态,常见症状包括难以入睡、易惊醒、早醒等。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则构成失眠症(Insomnia),这是一种睡眠障碍,有失眠症的人会在睡眠时间和质量上严重不足,从而影响白天的正常生活,并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如易怒、头痛、高血压等,需要接受治疗。
典型的失眠表现是,你从12点就躺在了床上,什么都不做,却一直到3、4点都没法睡着或者整个晚上都只有一些非常碎片化的、浅层的睡眠。
针对失眠,总有一些空泛的建议告诉我们:早点上床,放下手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等等。如果这些不起作用,或者你做不到,那么,还有几十种处方及非处方药物等着你。
然而,目前有一个治疗长期失眠的新的方法,虽然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却被证明非常有效:要想睡得好,就要刻意睡得少一些(至少是在一段时间内)。
这种方法叫做CBT-I(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即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是CBT(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
CBT是以目标导向、系统化的程序来解决情绪、认知和行为问题,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行为的方法。CBT-I作为CBT的一种,其核心就在于在人的头脑中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关联。其实,床的原本功能和意义就是睡眠,但对于失眠者来说,由于长期很难入睡,床反而成了压力源,成了一个很难让人得到休息的地方。
睡眠限制(SleepRetriction)
CBT-I疗法的一个关键是睡眠限制(SleepRetriction),它是基于睡眠剥夺(SleepDeprivation)的,即通过一些设定的程序,来使失眠者主动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让失眠者在床上的时间全部都用于睡眠,从而使碎片化的睡眠重新变得连贯。
也就是说,如果你平日里都是7点起床,11点上床,那么与其过了1个小时都没能睡着,不如在20分钟后就果断起床。
睡眠限制的基本训练方法如下:
1、记录下自己几个星期以来的真实睡眠时间,比如一晚大约能睡足5个半小时;
2、接下来,设定一个不能随意改变的起床时间,通常是能保证准时上班的最晚起床时间,比如早上7点半;
3、于是,依据睡眠限制的原理,在凌晨2点之前,不能允许自己上床睡觉。
4、如此进行一段时间,如果你在凌晨2点到早上7点半期间都能保持完全的睡眠,你就可以渐渐允许自己晚上早睡一些(每次大约增加15分钟),直到你每夜能安睡7-8个小时。
当你在规定的时间里入睡时,忘掉脑中那些“睡不着怎么办”的念头,也不要去为睡觉这件事做任何人为的努力,让上床--入睡的过程变得自然而然。
睡眠限制和整个CBT-I疗法的原理,其实好比是条件反射。回想一下,当你很累很累的时候,一碰枕头就能立马进入睡熟状态。因此,这种训练方法是让你到“最累”的时间点再选择进入睡眠。长此以往,你的大脑就会将“床”这一环境与真正的休息性的睡眠关联起来。
而这个原理的反面,也告诉你为什么失眠会这么难克服:太多令你焦虑的不眠夜,使你开始不自觉地将“试图睡觉”的努力与“失眠”的结果联系起来。在你上床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容易睡着。
改变想法和行为
CBT-I不仅仅是限制你的睡眠,它也注重改变失眠者关于睡眠的想法和行为。要想通过这种疗法来实现真正的改变,重要的是去理解睡眠的规律,以及如何通过信念、行为和外部因素的改变,来影响睡眠。
在临床实验中,CBT-I的成绩很不错。年的AnnalsofInternalMedicine杂志上刊登了一项针对20份检测CBT-I有效性研究的综述报告,报告的结论是,在针对长期失眠者的治疗中,CBT-I相较于其他方式,在多项测试中表现最好。在入睡困难、睡眠效率低等问题上,CBT-I和安定类药物能够起到同样的帮助睡眠的作用,甚至比药物疗效还好。一些较早的临床试验把CBT-I和失眠常用药Ambien和Restoril进行比较,结果发现,CBT-I对抗失眠更有效。
不过,尽管CBT-I疗法已有大量研究结果支持,目前的采用率仍然出奇得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行为睡眠医学项目的负责人MichaelPerlis博士说,人们总是过于胳膊上长白斑的原因是什么白癜风不治疗能自己好吗0